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2.1 电子支付业务相关概述 | 第15-16页 |
2.1.1 电子支付业务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电子支付业务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电子支付业务的表现形式 | 第16-21页 |
2.2.1 网上银行支付 | 第16-17页 |
2.2.2 第三方平台支付 | 第17-18页 |
2.2.3 手机支付 | 第18-19页 |
2.2.4 金融IC卡支付 | 第19-21页 |
2.3 OTO支付(ONLINE TO OFFLINE) | 第21-24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4.1 PEST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2.4.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5-27页 |
3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36页 |
3.1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基本情况概述 | 第27-28页 |
3.2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3.2.1 单位客户与个人客户网络支付领域 | 第28-29页 |
3.2.2 手机银行和短信银行业务 | 第29-30页 |
3.2.3 金融IC卡支付领域 | 第30-31页 |
3.3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电子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3.3.1 电子支付业务涉及领域还不够广 | 第31页 |
3.3.2 电子支付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 第31-34页 |
3.3.3 电子商务支付业务的数据应用不够 | 第34-35页 |
3.3.4 研发周期较长 | 第35-36页 |
4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电子支付PEST环境分析 | 第36-42页 |
4.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6-37页 |
4.1.1 政策导向明确,突出“信息化”的重要地位 | 第36页 |
4.1.2 电子商务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 第36-37页 |
4.1.3 第三方支付管理日趋规范 | 第37页 |
4.1.4 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7页 |
4.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4.2.1 “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增长 | 第37-38页 |
4.2.2 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 | 第38页 |
4.2.3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 第38页 |
4.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4.3.1 信息化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巨大 | 第39页 |
4.3.2 消费行为习惯 | 第39-40页 |
4.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40-42页 |
4.4.1 电子商务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提升 | 第40页 |
4.4.2 电子支付安全性提升 | 第40页 |
4.4.3 智能手机支付技术逐步成熟 | 第40-41页 |
4.4.4 4G、NFC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为电子支付业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41页 |
4.4.5 网银互联解决了跨行问题 | 第41-42页 |
5 MM商业银行云南分行电子支付发展策略 | 第42-50页 |
5.1 发展目标 | 第42-43页 |
5.1.1 对客户异质化需求应该尽量满足 | 第42页 |
5.1.2 促进支付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 第42-43页 |
5.1.3 支付服务效率应该得到提升 | 第43页 |
5.2 提升手机银行支付应用 | 第43-44页 |
5.2.1 注重对单位人民币结算卡的大力发展 | 第43页 |
5.2.2 提升手机银行支付应用 | 第43-44页 |
5.2.3 加强信用卡积分支付的巩固及完善 | 第44页 |
5.3 以市场需求作为支付产品的创新导向 | 第44-46页 |
5.3.1 实现跨行资金管理 | 第44-45页 |
5.3.2 “被动化”支付 | 第45页 |
5.3.3 金融IC卡的一卡多应用 | 第45-46页 |
5.4 提升支付产品竞争力 | 第46-47页 |
5.4.1 立足客户体验提升 | 第46页 |
5.4.2 实现支付产品增值增效 | 第46-47页 |
5.4.3 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 第47页 |
5.5 提高支付服务效率 | 第47-48页 |
5.5.1 加强数据挖掘应用 | 第47页 |
5.5.2 延伸产业链 | 第47-48页 |
5.5.3 立足优势互补 | 第48页 |
5.6 建立人才体系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