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1页
        1.2.1 藻类色素概况第15页
        1.2.2 藻蓝蛋白的提取第15-17页
        1.2.3 藻蓝蛋白的光学吸收特性第17-20页
        1.2.4 藻蓝蛋白的表观光学特性及其浓度估算第20页
        1.2.5 小结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区与实验数据采集第24-3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页
    2.2 太湖实测数据及其获取方法第24-28页
        2.2.1 采样情况介绍第24-25页
        2.2.2 水体表观光学数据测量方法第25-27页
        2.2.3 水质参数获取第27-28页
        2.2.4 水样中藻类的形态学分析第28页
    2.3 室内藻种样品采集实验第28页
        2.3.1 室内藻种培养第28页
        2.3.2 纯藻样品中藻类的形态学分析第28页
    2.4 太湖水样中藻蓝蛋白提取的对比实验第28-31页
        2.4.1 提取方法的对比第28-29页
        2.4.2 藻蓝蛋白标准样品的对比第29页
        2.4.3 基于反复冻融法的太湖水样和室内藻种藻蓝蛋白提取的实验条件差异对比第29-31页
    2.5 数据处理第31-32页
第3章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实验提取第32-43页
    3.1 太湖水样和室内培养藻种的藻体形态差异第32页
    3.2 太湖蓝藻水样中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比较第32-36页
        3.2.1 不同方法提取的藻蓝蛋白吸收光谱结果第32-34页
        3.2.2 不同方法提取的藻蓝蛋白浓度结果第34-36页
    3.3 太湖水样和室内藻种中藻蓝蛋白提取的实验条件差异第36-42页
        3.3.1 藻体分离中使用滤膜的差异第36-38页
        3.3.2 浸提溶剂浓度和加入顺的差异第38-39页
        3.3.3 冻融温度和次数的差异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吸收特性及其浓度的变化第43-54页
    4.1 藻类构成第43-44页
    4.2 藻蓝蛋白吸收特性的季节差异分析第44-48页
    4.3 藻蓝蛋白浓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第48-53页
        4.3.1 藻蓝蛋白浓度的季节变化第48-50页
        4.3.2 藻蓝蛋白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比较第50-52页
        4.3.3 藻蓝蛋白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梅梁湾水体的表面光谱特征及藻蓝蛋白浓度的估算第54-59页
    5.1 不同月份梅梁湾水体的反射光谱变化分析第54-56页
    5.2 不同月份梅梁湾水体藻蓝蛋白浓度敏感波段分析第56-57页
    5.3 基于回归模型的梅梁湾水体中蓝蛋白浓度的估算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第60-61页
    6.3 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购物中心室内三维导航建模方法研究
下一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改进策略研究--基于中国江苏与新加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