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微电网中多逆变器并联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微电网产生的背景第11页
        1.1.2 微电网的结构及特点第11-13页
        1.1.3 微电网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的研究第15-19页
        1.3.1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第15页
        1.3.2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常用控制方法及其特点第15-17页
        1.3.3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主要发展趋势第17-19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9-21页
第2章 微电网逆变器系统结构第21-41页
    2.1 微电网逆变器主电路第21-26页
        2.1.1 微电网逆变器功能第21页
        2.1.2 微电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第21-22页
        2.1.3 微电网逆变器输出波形调制方法第22-25页
        2.1.4 电力滤波器设计第25-26页
    2.2 微电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第26-37页
        2.2.1 逆变器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第26-28页
        2.2.2 微电网逆变器电流内环设计第28-29页
        2.2.3 微电网逆变器电压外环设计第29-34页
        2.2.4 仿真比较分析第34-37页
    2.3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时的问题及控制方法第37-40页
        2.3.1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问题第37-38页
        2.3.2 微电网逆变器均流控制方法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策略第41-69页
    3.1 多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第41-45页
        3.1.1 下垂控制原理第41-42页
        3.1.2 下垂控制系数选取方法第42-43页
        3.1.3 下垂控制系数选取问题第43-44页
        3.1.4 微电网功率传输特性第44-45页
        3.1.5 传统下垂控制在微电网中应用的局限性第45页
    3.2 基于虚拟阻抗的控制方法第45-53页
        3.2.1 传统虚拟阻抗控制方法第45-47页
        3.2.2 传统虚拟阻抗方法局限性第47-48页
        3.2.3 改进的虚拟阻抗控制方法第48-50页
        3.2.4 等效阻抗配置方法第50-53页
    3.3 基于虚拟坐标变换的功率计算方法第53-56页
        3.3.1 功率计算第53-55页
        3.3.2 功率滤波参数选取第55-56页
    3.4 二次调频措施第56-59页
    3.5 微电网逆变器MATLAB仿真与分析第59-68页
        3.5.1 单逆变器改进虚拟阻抗性能仿真分析第60-61页
        3.5.2 传统下垂控制仿真分析第61-63页
        3.5.3 传统虚拟阻抗控制第63-65页
        3.5.4 改进的虚拟阻抗控制方法第65-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69-79页
    4.1 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结构框图第69-70页
    4.2 功率主电路的设计第70-72页
        4.2.1 功率器件的选型第70-71页
        4.2.2 直流电容及充电电阻的选取第71-72页
    4.3 控制电路设计第72-78页
        4.3.1 DSP最小系统电路设计第72-75页
        4.3.2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第75-76页
        4.3.3 检测电路设计第76-77页
        4.3.4 系统通信电路设计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79-91页
    5.1 控制系统结构第79-80页
    5.2 系统软件设计第80-86页
        5.2.1 系统主程序流程设计第80-81页
        5.2.2 AD采样中断程序设计第81-85页
        5.2.3 EVA下溢中断程序设计第85-86页
    5.3 控制系统的离散化第86-88页
        5.3.1 准PR控制器的离散化第86-87页
        5.3.2 下垂控制器离散化第87-88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88-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本文总结第91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场欺凌对职业适应期知识型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解析模型的输电网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