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高中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 第17-23页 |
(一)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追求的认知情况 | 第17-19页 |
(二)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认知情况 | 第19-21页 |
(三)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追求的认知情况 | 第21-23页 |
二、影响高中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 第23-31页 |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削弱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 第23-24页 |
1.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共竞 | 第23页 |
2.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存 | 第23-24页 |
(二)网络传媒快速发展下核心价值观在淡化 | 第24-25页 |
(三)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功利化 | 第25-28页 |
1.学校“重智轻德”,德育教育低效 | 第25-27页 |
2.教学“知识本位”,缺少价值引领 | 第27-28页 |
(四)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 | 第28-31页 |
1.家庭中存在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 | 第28-29页 |
2.市场经济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 第29-30页 |
3.转型时期的社会风气冲淡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 | 第30-31页 |
三、创设高中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态势的机制 | 第31-51页 |
(一)建立大众化的解读机制 | 第31-34页 |
1.在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上,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 第31-32页 |
2.在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上,抽象理论的解读通俗化 | 第32-33页 |
3.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上,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3-34页 |
(二)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机制 | 第34-42页 |
1.激发内在需要,尊重利益诉求 | 第34-36页 |
2.抓实管理服务,加强德育建设 | 第36-39页 |
3.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 第39-40页 |
4.发挥榜样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 第40-42页 |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 第42-45页 |
1.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3页 |
2.在教学体验活动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3-44页 |
3.利用学生会、社团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4-45页 |
(四)建立文化育人的传播机制 | 第45-51页 |
1.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 第45-46页 |
2.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 第46-48页 |
3.打造和谐的传媒文化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