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声波清灰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3 声波清灰技术原理 | 第12-13页 |
1.4 声波清灰技术的应用 | 第13-17页 |
1.4.1 声波清灰技术在脱销催化还原反应器上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2 声波清灰技术在静电除尘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4.3 声波清灰技术在布袋除尘器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4 声波清灰技术在料仓斗清堵助流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4.5 声波清灰技术在发电厂锅炉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声波清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1 国内外应用清灰设备简介 | 第17-18页 |
1.5.2 声波清灰技术发展简介 | 第18-19页 |
1.6 煤气加压机声波清灰系统设计 | 第19-22页 |
1.6.1 宝钢煤气加压机清灰现状 | 第19页 |
1.6.2 声波清灰系统设计依据 | 第19-20页 |
1.6.3 声波清灰器主要工作参数说明 | 第20-21页 |
1.6.4 声波清灰系统的构成 | 第21-22页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声学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25-35页 |
2.1 声场分析基础理论 | 第25-29页 |
2.1.1 声波方程 | 第25-27页 |
2.1.2 声学有限元理论 | 第27-29页 |
2.2 结构模态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2.3 声学模态分析理论 | 第30页 |
2.4 声—振耦合理论 | 第30-35页 |
第3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 | 第35-51页 |
3.1 煤气加压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3.1.1 煤气加压机结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1.2 煤气加压机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生成 | 第37-38页 |
3.1.3 煤气加压机声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2 模态分析 | 第39-50页 |
3.2.1 煤气加压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39-43页 |
3.2.2 煤气加压机声学模态分析 | 第43-47页 |
3.2.3 结构模态与声学模态对比分析 | 第47页 |
3.2.4 煤气加压机声振耦合模态分析 | 第47-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考虑流动影响的声场分析 | 第51-63页 |
4.1 煤气加压机静止介质中声场分布研究 | 第51-56页 |
4.1.1 边界条件及参数的确定 | 第51页 |
4.1.2 静止流体声场有限元分析 | 第51-56页 |
4.2 煤气加压机考虑流体影响的声场分布 | 第56-61页 |
4.2.1 边界条件 | 第57页 |
4.2.2 考虑流体影响的声场分布 | 第57-59页 |
4.2.3 静止流体介质和流动介质声场响应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考虑声源位置影响的声场分析 | 第63-71页 |
5.1 声源位置选择 | 第63页 |
5.2 考虑声源位置影响的声场分析 | 第63-68页 |
5.3 声波发生器不同安装位置声压分布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考虑声振耦合影响的声场分析 | 第71-79页 |
6.1 声学响应分析的边界条件 | 第71-74页 |
6.1.1 结构与声学有限元分析边界条件设定 | 第71页 |
6.1.2 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6.2 静止流体介质和考虑耦合声场响应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6.3 声波发生器频率参数优化 | 第76-78页 |
6.3.1 频率优化分析 | 第76-78页 |
6.3.2 结果分析 | 第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