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

耕作措施对塿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和性质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保护性耕作概述第11-13页
   ·土壤有机质研究进展第13-16页
     ·土壤有机质重要性第13-14页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技术第14-16页
   ·土壤团聚体研究概述第16-22页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机制研究第17-18页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第18-19页
     ·环境及人为扰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研究第19-2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试验区概况第22页
   ·试验设计第22-24页
     ·田间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2-23页
     ·室内模拟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3-24页
   ·测定方法第24-25页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级第24-25页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测定第25页
     ·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测定第25页
     ·土壤高活性有机碳测定第25页
   ·数据计算与处理第25-27页
第三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27-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第27-29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第29-31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31-33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第33-35页
   ·讨论第35-37页
   ·结论第37-39页
第四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性质的影响第39-50页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39-43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第43-45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高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第45-47页
   ·讨论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第五章 干湿交替培养+秸秆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第50-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不同培养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第50-52页
     ·不同培养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培养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53-55页
     ·不同培养措施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第55-56页
   ·讨论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精度遥感图像的多种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研究--以杨凌区为例
下一篇: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和风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