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深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33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1.1.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1.3 颈椎病诊断标准 | 第13页 |
1.1.4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1.1.5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1.6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第14页 |
1.1.7 脱落病例处理 | 第14页 |
1.1.8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1.9 统计分析 | 第16页 |
1.2 结果 | 第16-21页 |
1.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第16-18页 |
1.2.2 皮肤表面到椎间孔后缘的距离 | 第18-19页 |
1.2.3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 第19页 |
1.2.4 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 第19-20页 |
1.2.5 深刺组与常规针刺组疗效上的差异 | 第20-21页 |
1.3 讨论 | 第21-25页 |
1.3.1 颈椎病的发生与病例纳入情况 | 第21-23页 |
1.3.2 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 第23-25页 |
1.3.3 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 第25页 |
1.4 小结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2章 综述 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 第33-45页 |
2.1 病因分析 | 第33-35页 |
2.2 临床分型 | 第35-36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36-40页 |
2.3.1 中药辨证治疗 | 第36-37页 |
2.3.2 中医特色内外结合疗法 | 第37-38页 |
2.3.3 针灸治疗颈椎病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附录A 颈痛量表(NPQ) | 第46-48页 |
附录B 视觉模拟量表(VAS)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