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依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研究基础 | 第17-27页 |
2.1 生态园林城市 | 第17-21页 |
2.1.1 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 第18-21页 |
2.2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页 |
2.2.2 生态设计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生态园林理论 | 第22页 |
2.3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 第22-25页 |
2.3.1 规划范围 | 第22-23页 |
2.3.2 规划层次与内容 | 第23-24页 |
2.3.3 规划应用的主体要素 | 第24页 |
2.3.4 规划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依兰县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3.1 城市概况 | 第27-31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7-28页 |
3.1.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8页 |
3.1.3 城市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3.1.4 环境状况 | 第29-31页 |
3.2 依兰县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解读 | 第31-35页 |
3.2.1 现状绿地统计 | 第31-33页 |
3.2.2 主要绿地分布与面积 | 第33-34页 |
3.2.3 发展优势与动力 | 第34页 |
3.2.4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依兰县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和生态化建设 | 第36-48页 |
4.1 依兰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 第36-43页 |
4.1.1 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分析 | 第36-40页 |
4.1.2 生态园林城市衡量标准 | 第40-42页 |
4.1.3 依兰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3页 |
4.2 依兰县生态园林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 第43-47页 |
4.2.1 自然生态化建设 | 第43-45页 |
4.2.2 社会生态化建设 | 第45-47页 |
4.2.3 经济生态化转型建设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依兰县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第48-65页 |
5.1 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48-49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48页 |
5.1.2 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5.2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规划 | 第49-53页 |
5.2.1 规划目标与指标 | 第49-50页 |
5.2.2 绿地系统空间布局规划 | 第50-52页 |
5.2.3 绿地系统分区规划 | 第52-53页 |
5.3 绿地分类规划 | 第53-60页 |
5.3.1 城市绿地分类 | 第53-54页 |
5.3.2 公园绿地规划 | 第54-57页 |
5.3.3 生产绿地规划 | 第57页 |
5.3.4 防护绿地规划 | 第57-58页 |
5.3.5 附属绿地规划 | 第58-59页 |
5.3.6 其他绿地规划 | 第59-60页 |
5.4 绿地系统支撑技术专项规划 | 第60-64页 |
5.4.1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 | 第60-61页 |
5.4.2 生态园林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61-62页 |
5.4.3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 | 第62-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