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孔建筑材料内部湿分布及湿传递对导热系数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主要符号表第13-17页
1 绪论第17-35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2页
        1.2.1 多孔材料微尺度传热第18-20页
        1.2.2 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第20-28页
        1.2.3 多孔材料热湿传递第28-32页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32-35页
        1.3.1 研究目的第32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3.3 研究路线第33-35页
2 静态湿分布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第35-63页
    2.1 概述第35页
    2.2 多孔建筑材料孔隙结构及湿分形态第35-41页
        2.2.1 建筑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率第35-40页
        2.2.2 建筑材料内部湿分形态第40-41页
    2.3 固液气共存多孔材料微观导热机理第41-44页
        2.3.1 固液气各相内部微观导热第41-42页
        2.3.2 固液气各相之间传热第42-44页
    2.4 静态湿分布多孔建筑材料导热过程第44-50页
        2.4.1 材料内部液气空间替换导热物理模型第45-47页
        2.4.2 固液气共存多孔材料导热分形分析第47-50页
    2.5 静态湿分布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实验分析第50-61页
        2.5.1 实验方案第51-54页
        2.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2.5.3 建筑材料导热系数计算模型验证第58-61页
    2.6 小结第61-63页
3 热湿耦合传递过程对导热系数影响第63-79页
    3.1 概述第63页
    3.2 多孔材料传热数学模型第63-64页
    3.3 多孔材料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第64-76页
        3.3.1 材料内部无湿相变第64-69页
        3.3.2 材料内部有湿相变第69-73页
        3.3.3 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的验证第73-76页
    3.4 湿迁移和湿相变引起的附加导热第76-77页
        3.4.1 湿迁移引起的附加导热系数第76-77页
        3.4.2 湿相变引起的附加导热系数第77页
    3.5 小结第77-79页
4 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第79-107页
    4.1 概述第79页
    4.2 静态湿分布多孔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第79-87页
        4.2.1 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第79-83页
        4.2.2 含湿量第83-85页
        4.2.3 分形结构参数第85-87页
    4.3 湿传递对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分析第87-101页
        4.3.1 热湿耦合传递相关参数分析第88-90页
        4.3.2 材料内部无湿相变第90-96页
        4.3.3 材料内部有湿相变第96-101页
    4.4 静态和迁移湿分对材料导热系数联合作用第101-105页
    4.5 小结第105-107页
5 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综合修正第107-119页
    5.1 概述第107页
    5.2 热湿环境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关系第107-111页
    5.3 各工况含湿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第111-115页
        5.3.1 采暖工况含湿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率第111-113页
        5.3.2 空调工况含湿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率第113-115页
    5.4 含湿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影响第115-117页
    5.5 小结第117-11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9-122页
    6.1 结论第119-120页
    6.2 创新点第120页
    6.3 展望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137-140页
图表目录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制装配式新型楼盖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邻近既有建筑的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与变形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