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2.1 互联网社交借贷相关研究第14-18页
        2.1.1 互联网社交借贷定义综述第14-15页
        2.1.2 互联网社交借贷现有模式第15页
        2.1.3 互联网社交借贷与P2P借贷的区别第15-16页
        2.1.4 互联网社交借贷的优势第16-17页
        2.1.5 互联网社交借贷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 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接受领域研究现状第18-20页
    2.3 理论基础第20-26页
        2.3.1 技术接受理论综述第20-23页
        2.3.2 创新扩散理论(IDT)第23-25页
        2.3.3 感知风险理论第25页
        2.3.4 网络外部性第25-26页
    2.4 文献总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研究模型及问卷设计第27-41页
    3.1 研究模型的提出第27-34页
        3.1.1 基于TAM的研究模型设计说明第27页
        3.1.2 模型变量的确定第27-30页
        3.1.3 研究变量的定义及测量维度第30-33页
        3.1.4 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第33-34页
    3.2 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假设第34-36页
    3.3 问卷设计第36-37页
    3.4 数据来源第37页
    3.5 数据分析方法第37-41页
第四章 实证分析第41-51页
    4.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1-44页
        4.1.1 问卷的信度检验第41-42页
        4.1.2 问卷的效度检验第42-44页
    4.2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5页
    4.3 模型检验第45-51页
        4.3.1 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第45-47页
        4.3.2 模型修正第47-50页
        4.3.3 假设检验结果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6页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第51-53页
        5.1.1 研究结论第51-52页
        5.1.2 创新点第52-53页
    5.2 营销建议第53-54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消费金融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中国动画电影产业价值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