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途径 | 第14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4-17页 |
2 梁左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 第17-23页 |
2.1 梁左的家世与生平 | 第17-18页 |
2.2 梁左早期小说、随笔、相声创作 | 第18-20页 |
2.2.1 前期小说、随笔创作 | 第18-19页 |
2.2.2 后期相声创作 | 第19-20页 |
2.3 梁左后期情景喜剧创作 | 第20-23页 |
3 《我爱我家》的梁左个人痕迹 | 第23-33页 |
3.1 梁家结构的投射 | 第23-24页 |
3.2《红楼梦》印迹 | 第24-28页 |
3.3 小说移植 | 第28-29页 |
3.4 相声嫁接 | 第29-33页 |
4 现实性与文学性的巧妙结合——梁左《我爱我家》创作技巧 | 第33-43页 |
4.1 题材的生活化与主题的深刻性兼容 | 第33-36页 |
4.2 人物的类型化与典型性并存 | 第36-37页 |
4.3 语言的多元化与讽刺性互溶 | 第37-40页 |
4.4“悲”与“喜”的自然消解 | 第40-43页 |
5 梁左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创作特色的形成原因 | 第43-49页 |
5.1 家世及教育背景下的文人情怀 | 第43-44页 |
5.2 时代环境下的现实关怀 | 第44-45页 |
5.3 个人情趣下的“非常规”表达 | 第45-49页 |
6 难以复制的“梁左时代” | 第49-57页 |
6.1 梁左各类文字实践的创作价值 | 第49-52页 |
6.1.1 自成一体 | 第49-50页 |
6.1.2 现世情怀 | 第50-51页 |
6.1.3 寓教与乐 | 第51-52页 |
6.2 《我爱我家》之于我国情景喜剧的重大意义 | 第52-57页 |
6.2.1 形式创新 | 第52-53页 |
6.2.2 创作借鉴 | 第53-54页 |
6.2.3 娱乐功用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