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扬州市社区工作项目化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 选题背景第7页
        2. 选题意义第7-8页
    二、社区工作项目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0页
        1. 文献研究法第9页
        2. 访谈法第9页
        3. 统计分析法第9-10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1. 社区、社区建设的概念与内涵第10-11页
        2. 社区工作项目化概念第11页
    五、社区工作项目化可行性分析第11-12页
    六、理论基础第12-14页
        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第12-13页
        2. 社会互动理论第13-14页
第二章 社区工作项目化运行情况第14-25页
    一、社区工作项目化行动逻辑第14-15页
        1. 项目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动逻辑第14页
        2. 项目化执行主体行动逻辑第14-15页
    二、社区工作项目化内容第15-17页
        1. 实施内容第15页
        2. 实施时间第15-16页
        3. 实施主体第16页
        4. 评估标准第16-17页
    三、社区工作项目化运行程序第17页
        1. 项目筛选与申报第17页
        2. 项目实施第17页
        3. 项目评估与总结第17页
        4. 项目认定与资金拨付第17页
    四、2014至2016年扬州市项目运行情况第17-22页
        1. 整体运行情况第17-19页
        2. 分类运行情况第19-21页
        3. 分地区运行情况第21-22页
        4. 分年度运行情况第22页
    五、社区工作项目化实践发展变化第22-25页
        1. 参与申报社区数量变化第22页
        2. 项目分类数量变化第22-23页
        3. 项目评估侧重点变化第23-24页
        4. 居民满意度变化第24-25页
第三章 社区工作项目化功能与分析第25-32页
    一、社区工作项目化功能第25-29页
        1. 扩大社区资源生态系统第25页
        2. 精准设计与优化服务项目第25-26页
        3. 聚焦社区发展目标与建立品牌化项目第26-27页
        4. 推动社会工作在社区的发展第27页
        5. 实践与推动“三社联动”工作模式第27页
        6. 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成长第27-28页
        7. 促进社区居民良好互动第28-29页
    二、项目化利益主体的评价第29-32页
        1. 项目主管者角度第29-30页
        2. 项目受益者角度第30页
        3. 项目评估者角度第30-32页
第四章 社区工作项目化存在的不足与建议第32-37页
    一、存在的不足第32-35页
        1. 项目内涵涉及面广,社区理解与操作能力有限第32-33页
        2. 评估标准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第33页
        3. 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专业伦理未充分体现第33-34页
        4. 项目连续性不强,持续效益有待考察第34-35页
    二、建议第35-37页
        1. 细化项目分类内容第35页
        2.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第35页
        3. 持续加强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第35-36页
        4. 制定项目成果转化工作制度第36-37页
第五章 反思第37-39页
    一、去社区行政化,还社区自治空间与时间第37页
    二、强化品牌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第37-38页
    三、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在社区层面的渗透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第41-42页
附录: 2014-2016年扬州市社区工作项目化项目汇总表第42-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支持型社会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以S市F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为个案
下一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以宜兴市阳羡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