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实验方法 | 第10-11页 |
1.2.2 岩体分级法 | 第11-12页 |
1.2.3 采用反演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2.4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 第13-14页 |
1.2.5 运用损伤力学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细化CSMR分级的评分区间 | 第15页 |
1.3.2 节理裂隙统计尺度与范围的确定 | 第15-16页 |
1.3.3 建立宏细观综合损伤模型 | 第16页 |
1.3.4 对边坡工程实例求出岩体力学参数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细化边坡岩体CSMR分级 | 第18-28页 |
2.1 边坡岩体的CSMR分类法 | 第18-19页 |
2.2 CSMR分类法的细化 | 第19-24页 |
2.2.1 对岩石质量指标RQD值的细化 | 第19-20页 |
2.2.2 对不连续面间距的细化 | 第20-21页 |
2.2.3 对结构面方向修正系数F1,F2和F3的细化 | 第21-23页 |
2.2.4 对岩石强度指标的细化 | 第23-24页 |
2.3 细化连续函数的合理性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节理统计尺度与范围的确定 | 第28-54页 |
3.1 随机结构面面网络 | 第28-30页 |
3.1.1 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概述 | 第28-29页 |
3.1.2 裂隙网络在数值模拟中的实现 | 第29-30页 |
3.2 分形理论概述 | 第30-36页 |
3.2.1 岩体裂隙分形维数测定 | 第32-34页 |
3.2.2 小试件获取边坡岩体参数的可能 | 第34-36页 |
3.3 节理裂隙统计尺度与范围分析 | 第36-44页 |
3.3.1 岩体尺寸与特征迹长关系 | 第38-43页 |
3.3.2 节理统计尺度与范围 | 第43-44页 |
3.4 边坡高度与表征单元体的关系 | 第44-47页 |
3.4.1 表征单元体概述 | 第44-45页 |
3.4.2 坡高对边坡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边坡高度与表征单元体关系 | 第46-47页 |
3.5 岩块与岩体的关系 | 第47-53页 |
3.5.1 边坡的表征单元体 | 第47-51页 |
3.5.2 岩块与边坡岩体强度关系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宏细观综合损伤模型 | 第54-59页 |
4.1 损伤力学概述 | 第54-56页 |
4.2 宏细观损伤理论的联立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边坡岩体参数的确定 | 第59-73页 |
5.1 边坡工程实例 | 第59-60页 |
5.2 通过细化的CSMR分级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 | 第60-61页 |
5.3 采用表征单元体获取岩体力学参数 | 第61-71页 |
5.3.1 结构网络面的生成 | 第63-65页 |
5.3.2 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65-71页 |
5.4 岩块强度结合特征迹长获取岩体力学参数 | 第71页 |
5.5 采取宏细观综合损伤获取岩体力学参数 | 第71-72页 |
5.6 边坡岩体参数确定方法的比较 | 第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