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2页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9页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第9页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五、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1-12页
第一章 商标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风险概述第12-20页
    1.1 商标权质押的概念和标的范围第12-14页
        1.1.1 商标权质押的概念第12-13页
        1.1.2 商标权质押的标的范围第13-14页
    1.2 商标权质押融资类型及其法律关系第14-16页
        1.2.1 纯商标权质押融资及其法律关系第14-15页
        1.2.2 组合担保及其法律关系第15-16页
    1.3 商标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风险分析第16-20页
        1.3.1 权利属性风险第16-17页
        1.3.2 价值评估风险第17页
        1.3.3 信息不对称风险第17-18页
        1.3.4 偿贷风险第18页
        1.3.5 执行风险(包括纠纷执行)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第20-26页
    2.1 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理论研究现状第20-21页
        2.1.1 商标权质押立法现状第20页
        2.1.2 商标权质押立法特点第20-21页
    2.2 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2.2.1 商标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标准不统一第21页
        2.2.2 商标权质押法律内容不完整第21-22页
        2.2.3 商标权质押审查程序成本高第22页
    2.3 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实践研究现状第22-26页
        2.3.1 国内典型试点地区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23-24页
        2.3.2 国内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比较与启示第24-26页
第三章 典型国家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经验与不足第26-34页
    3.1 美国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26-28页
        3.1.1 完善的法律制度第26页
        3.1.2 专业的管理机构(SBA)第26-27页
        3.1.3 保证资产收购价格机制第27页
        3.1.4 商标权拍卖市场的完善第27-28页
    3.2 日本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28-29页
        3.2.1 政府主导机制第28页
        3.2.2 政策投资银行第28-29页
        3.2.3 信用保证协会第29页
    3.3 德国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29-30页
        3.3.1 风险分担机制第29-30页
    3.4 典型国家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比较与借鉴第30-34页
        3.4.1 典型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差异第30-31页
        3.4.2 典型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不足与缺陷第31页
        3.4.3 典型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启示与借鉴第31-34页
第四章 我国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建议第34-42页
    4.1 构建法律风险的事先预防机制第34-36页
        4.1.1 完善商标权质押现有法律制度第34-35页
        4.1.2 构建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与分散机制第35-36页
    4.2 构建法律风险的事中监管机制第36-38页
        4.2.1 建立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风险预警和信息共享平台第36-37页
        4.2.2 设立专门管理商标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性投资银行第37-38页
    4.3 构建法律风险的事后解决机制第38-42页
        4.3.1 推动商标权质押保险制度的发展第38-39页
        4.3.2 建立贷后商标权处置平台第39-40页
        4.3.3 完善商标权质押融资法律纠纷的司法执行程序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空间权制度立法研究
下一篇: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