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相关概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主要功能 | 第17-21页 |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17-19页 |
二、民族精神的主要功能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一、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涵义 | 第21-22页 |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23-26页 |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 第23-25页 |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紧迫性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社会民族精神教育有待加强 | 第27-29页 |
二、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 | 第29-31页 |
三、家庭民族精神教育存在欠缺 | 第31-33页 |
四、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体性失衡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40页 |
一、社会环境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科学性不足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家庭民族精神教育现实性不足的影响 | 第37-39页 |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 | 第41-54页 |
第一节 重视社会民族精神教育,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 第41-44页 |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经济环境 | 第41-42页 |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政治环境 | 第42页 |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理想的文化氛围 | 第42-43页 |
四、强化媒体监督和自律,提升民族精神传播效果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完善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科学性 | 第44-49页 |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深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 第44-45页 |
二、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知行合一 | 第45-46页 |
三、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内涵的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的校园环境 | 第46-47页 |
四、注重校园网络建设,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平台 | 第47页 |
五、健全民族精神教育的制度体系,促进民族精神教育长效发展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关注,发挥家庭教育补充作用 | 第49-51页 |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 第49页 |
二、加强精神投资,丰富家庭教育内容 | 第49-50页 |
三、转变价值取向,提升家长的精神素养 | 第50-51页 |
四、优化育人环境,培育优良家风 | 第51页 |
第四节 大学生自身努力,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 第51-53页 |
一、全面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民族精神修养的主动性 | 第51-52页 |
二、加强自我教育,坚定民族精神认同感 | 第52-53页 |
三、积极组织和参加社会实践,增强民族精神践行意志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