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7页 |
1.1 我国焦化废水的现状 | 第11-13页 |
1.1.1 焦化废水的概况 | 第11页 |
1.1.2 焦化废水的现状和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13-25页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史以及分类 | 第14-16页 |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指标 | 第16-17页 |
1.2.4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 | 第17-23页 |
1.2.5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最新研究 | 第23-24页 |
1.2.6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技术的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与用水 | 第28-30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30-32页 |
2.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型及参数 | 第30页 |
2.3.2 整体实验装置 | 第30-32页 |
2.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运行 | 第32-33页 |
2.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学指标 | 第33-39页 |
2.5.1 电压的采集 | 第33-34页 |
2.5.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电流密度、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34-35页 |
2.5.3 内阻的测定 | 第35-36页 |
2.5.4 循环伏安法 | 第36页 |
2.5.5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2.5.6 基质COD的测定以及库伦效率的计算 | 第36-39页 |
第三章 间接驯化下生物阴极MFC处理焦化废水同步产电的研究 | 第39-49页 |
3.1MFC阴阳两极溶液组成 | 第39页 |
3.2 间接驯化方式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与运行 | 第39-40页 |
3.3 测定物理量 | 第40页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47页 |
3.4.1 MFC的电压输出情况 | 第40-43页 |
3.4.2 MFC的电化学性能 | 第43-46页 |
3.4.3 COD的去除率 | 第46页 |
3.4.4 MFC库伦效率 | 第46-47页 |
3.4.5 焦化废水处理后其他性质的变化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直接驯化下生物阴极MFC处理焦化废水同步产电的研究 | 第49-57页 |
4.1 直接驯化MFC的阴阳极液的组成 | 第49页 |
4.2 直接驯化MFC的启动 | 第49页 |
4.3 直接驯化MFC的电压输出情况的讨论 | 第49-52页 |
4.4 直接驯化MFC的电化学性能讨论 | 第52-56页 |
4.4.1 直接驯化MFC的电压变化 | 第52-53页 |
4.4.2 直接驯化的MFC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 | 第53-56页 |
4.5 直接驯化MFC在COD去除和库伦效率方面的表现 | 第56页 |
4.6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生物阴极MFC处理焦化废水和同步产电的研究 | 第57-63页 |
5.1 温度对MFC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 阴极pH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 阳极搅拌条件对MFC的影响 | 第59-61页 |
5.4 外接电阻对MFC的影响 | 第61页 |
5.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3-65页 |
6.1 MFC的构建成本 | 第63页 |
6.2 焦化废水处理的成本核算 | 第63-64页 |
6.3 总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