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泡沫铝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泡沫铝复合装甲结构抗射流侵彻理论研究 | 第16-25页 |
| 2.1 基本现象简介 | 第16-17页 |
| 2.2 应力波传播过程中对靶板质点速度的影响 | 第17-19页 |
| 2.3 侵彻过程中射流不稳定性分析 | 第19-21页 |
| 2.4 应力波在复合装甲结构中的衰减 | 第21-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盖板材料对泡沫铝复合装甲抗射流侵彻的影响研究 | 第25-39页 |
| 3.1 有限元仿真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 3.2 材料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31页 |
| 3.2.1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参数选取 | 第26-29页 |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3.3 不同面板、背板材料时泡沫铝复合装甲抗射流侵彻仿真研究 | 第31-38页 |
| 3.3.1 不同面板组合的射流头部剩余速度 | 第32-34页 |
| 3.3.2 不同面板组合复合装甲整体的能量吸收 | 第34-37页 |
| 3.3.3 侵彻过程分析 | 第37-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陶瓷/泡沫铝/铝合金复合装甲结构抗射流侵彻仿真研究 | 第39-54页 |
| 4.1 不同泡沫铝夹层厚度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仿真研究 | 第39-42页 |
|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4.1.2 侵彻过程分析 | 第40-41页 |
| 4.1.3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 4.2 不同盖板厚度及布置方式下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仿真研究 | 第42-47页 |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4.2.2 侵彻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 4.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4.3 不同倾角下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分析 | 第47-52页 |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 4.3.2 复合装甲防护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5 陶瓷/泡沫铝/铝合金复合装甲的结构优化 | 第54-67页 |
| 5.1 优化复合装甲结构抗侵彻性能的方式 | 第54-55页 |
| 5.2 组合方式 | 第55页 |
| 5.3 聚能射流头部剩余速度 | 第55-57页 |
| 5.4 面密度相同时泡沫铝厚度对装甲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第57-63页 |
| 5.4.1 侵彻过程 | 第57-60页 |
| 5.4.2 复合装甲能量吸收规律 | 第60-61页 |
| 5.4.3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5.5 陶瓷与铝合金厚度比k对装甲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第63-66页 |
| 5.5.1 复合装甲能量吸收规律 | 第64-6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 6.1 结论 | 第67-69页 |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