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计划与管理论文

对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0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2-14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2页
     ·研究的不足第12-14页
第二章 蔬菜安全概述第14-22页
   ·蔬菜质量安全的内涵第14-15页
     ·蔬菜质量的内涵第14页
     ·蔬菜质量的安全第14-15页
   ·蔬菜产品的特点第15-16页
     ·病虫害多,病虫种类复杂第15页
     ·生长期短,肥水要求高第15-16页
     ·鲜活性要求高,货架期短第16页
     ·品种多,栽培技术要求高第16页
   ·蔬菜安全问题产生的必然性第16-18页
     ·蔬菜生产流通过程的复杂、多样化第16-17页
     ·社会对食品安全性认知能力提高第17-18页
   ·影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第18-22页
     ·产地环境的污染第18-19页
     ·生产操作水平的低下第19页
     ·加工储运环节的影响第19-20页
     ·消费者食用方法的不当第20-22页
第三章 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第22-32页
   ·苏州市近年来蔬菜生产概况第22-25页
     ·区域特色逐步形成,布局趋向合理第23页
     ·加工营销日趋活跃第23页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第23页
     ·科技优势更加突出第23-24页
     ·产业地位明显提升第24-25页
   ·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的管理现状第25-32页
     ·苏州蔬菜质量安全的管理体制和机构第25-26页
     ·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第26页
     ·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第26-28页
     ·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和例行检测制度的实施第28-32页
第四章 苏州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2-40页
   ·生产环节方面的问题第32-35页
     ·存在土壤污染现象第32-34页
     ·农业投入品问题第34-35页
   ·标准建设的体系不完备第35-37页
     ·科学系统地采制蔬菜标准需要资金更需要人才第36页
     ·普及提高标准覆盖率难度大第36页
     ·标准体系不完善第36-37页
   ·蔬菜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困难第37页
     ·对可追溯系统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第37页
     ·企业缺乏高效、严格的生产管理方式第37-38页
     ·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畅,影响系统的运转效率第38页
   ·蔬菜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第38-40页
     ·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蔬菜质量监管的效力第38页
     ·农药、一化肥检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第38-39页
     ·蔬菜质量安全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第39页
     ·外地蔬菜进入苏州市场的准入机制还不健全第39-40页
第五章 其他典型地区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经验第40-46页
   ·IC卡智能化监管的"南京模式"第40-41页
   ·海门蔬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第41-43页
   ·无锡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朝阳模式"第43-46页
第六章 完善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第46-52页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强化源头监管第46页
   ·提升蔬菜标准化水平的对策第46-47页
     ·重视蔬菜标准化工作,增加对标准化的投入第46-47页
     ·加强全方位的宣传,扩大蔬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第47页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发展龙头企业第47页
   ·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蔬菜质量追溯机制第47-48页
   ·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第48-52页
     ·改变蔬菜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第48页
     ·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第48-49页
     ·建立严格的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客菜的质量安全监管第49页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预警制度,加强舆论监督第49页
     ·依托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督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砀山酥梨绿色物流研究
下一篇:宿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