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2.1.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2-23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页 |
2.1.3 功能区的划分 | 第23-24页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4-27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2.3.1 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27页 |
2.3.2 Markov模型 | 第27-29页 |
2.3.3 Logistic模型 | 第29页 |
2.3.4 CA-Markov模型 | 第29-31页 |
2.3.5 碳排放模型 | 第31-32页 |
3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2-44页 |
3.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32-36页 |
3.2 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3.3 土地利用影响因子分析 | 第38-44页 |
3.3.1 影响因子前期处理 | 第38-40页 |
3.3.2 影响因子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4 重庆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 第44-53页 |
4.1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生成 | 第44-47页 |
4.2 土地利用适宜性图集制作 | 第47页 |
4.3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精度评价 | 第47-49页 |
4.4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4.1 模拟结果数量分析 | 第49-51页 |
4.4.2 模拟结果空间分析 | 第51-53页 |
5 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 第53-61页 |
5.1 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 | 第53-56页 |
5.1.1 各用地类型碳排放系数确定 | 第53-55页 |
5.1.2 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核算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2 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 | 第56-58页 |
5.2.1 未来能源消耗预测 | 第57页 |
5.2.2 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3 未来土地利用发展建议 | 第58-61页 |
5.3.1 增汇措施 | 第58-59页 |
5.3.2 减排措施 | 第59-61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1-65页 |
6.1 结论 | 第61-63页 |
6.2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