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推进装置论文--螺旋桨论文

船桨材料砂带磨削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1 船用螺旋桨加工过程第10-11页
        1.2.2 砂带磨削技术第11-12页
        1.2.3 砂带磨削的特点第12页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2-14页
        1.3.1 砂带磨削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2-14页
        1.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研究意义第14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2 螺旋桨砂带磨削机理分析及关键技术第16-30页
    2.1 砂带磨削机理分析第16-19页
        2.1.1 单磨粒磨刃的材料去除模型第16-17页
        2.1.2 单磨刃未变形磨屑最大厚度第17-18页
        2.1.3 砂带与工件接触长度研究第18-19页
    2.2 砂带磨损机理分析第19-21页
        2.2.1 砂带磨损机理第19-20页
        2.2.2 砂带更换原则第20-21页
    2.3 螺旋桨砂带磨削机理研究第21-29页
        2.3.1 螺旋桨几何造型分析及简化第21-23页
        2.3.2 砂带磨削形式第23-24页
        2.3.3 螺旋桨砂带磨削原理第24-25页
        2.3.4 螺旋桨数控砂带磨削误差分析第25-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基于船桨材料的砂带磨削实验研究第30-43页
    3.1 实验条件及方法第30-34页
        3.1.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3.1.2 磨削实验设备第31-33页
        3.1.3 实验内容规划第33-34页
    3.2 磨削力实验分析第34-38页
        3.2.1 磨削力的采集与处理第34-35页
        3.2.2 进给深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第35-36页
        3.2.3 砂带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第36-37页
        3.2.4 砂带粒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第37-38页
        3.2.5 工件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第38页
    3.3 砂带磨损实验研究第38-42页
        3.3.1 砂带磨损模型第38-40页
        3.3.2 砂带粒度对砂带磨损的影响第40-41页
        3.3.3 工件材料对砂带磨损的影响第41-42页
        3.3.4 接触轮硬度对砂带磨损的影响第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基于田口方法的表面粗糙度影响规律研究第43-49页
    4.1 田口法简介第43页
    4.2 因素选择及正交表设计第43-45页
        4.2.1 因素选择及水平划分第43-44页
        4.2.2 设计正交表及计算信噪比第44-45页
    4.3 实验结果第45-47页
        4.3.1 各因素信噪比第45-46页
        4.3.2 各因素贡献率第46-47页
    4.4 实验验证及分析第47-48页
        4.4.1 实验验证第47页
        4.4.2 磨削微观效果及分析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砂带磨抛去除量控制模型及实验研究第49-60页
    5.1 螺旋桨砂带磨抛工况分析第49-52页
        5.1.1 变余量磨抛及解决方法第49-50页
        5.1.2 柔性接触轮材料去除模型简化第50-52页
    5.2 砂带去除材料模型建立第52-53页
        5.2.1 去除函数与驻留函数模型建立第52-53页
        5.2.2 砂带磨抛去除量理论计算第53页
    5.3 离散方法计算材料去除率第53-55页
        5.3.1 离散方法计算单点去除量第53-54页
        5.3.2 离散方法计算连续磨抛区域的去除量第54-55页
    5.4 非均匀余量磨抛实验研究第55-59页
        5.4.1 变速位置对表面轮廓的影响第55-56页
        5.4.2 去除函数曲线及效果预测第56-59页
        5.4.3 实验验证及分析第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A 部分实验图片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穿戴并联步行助力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及便携式控制器的开发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损伤容限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