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国外的研究 | 第13页 |
| ·国内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的研究趋势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 ·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 | 第17页 |
| ·产权 | 第17-19页 |
| ·产权制度 | 第19-20页 |
|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与产权制度 | 第20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0-22页 |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 第23-31页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 第23-24页 |
| ·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共有产权制度的弊病 | 第24-25页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6页 |
| ·解决京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镇化、工业化面临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 第25页 |
|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对产权进行变革 | 第25-26页 |
| ·创新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 第26页 |
| ·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需要改革 | 第26页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 第26-27页 |
|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定义 | 第26-27页 |
|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 | 第27页 |
|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 第27页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27页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 第27-31页 |
| ·合作制 | 第27-28页 |
| ·公司制 | 第28-29页 |
| ·股份合作制 | 第29页 |
| ·当前改革方式的理性选择——股份合作制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 第31-46页 |
| ·昌平区概况 | 第31-32页 |
| ·区位 | 第31页 |
| ·昌平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情况 | 第31页 |
| ·昌平区 2004 年农业人口构成状况 | 第31页 |
| ·昌平区 2004 年农业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构成状况 | 第31-32页 |
| ·昌平区 2004 年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状况 | 第32页 |
| ·昌平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动力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 ·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试点村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指导思想 | 第33页 |
| ·基本的思路 | 第33页 |
| ·试点村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改革的基本做法 | 第34-35页 |
| ·健全组织、组建队伍、做好培训、筑牢基础 | 第34页 |
| ·加强宣传动员,确保改革实施有效推进 | 第34页 |
| ·做好重点工作、摸清家底,为改革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 第34页 |
| ·因村制宜、界定成员、量化配置股权,制订改革方案 | 第34-35页 |
| ·组建新型股份经济合作企业,重构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管理 | 第35页 |
| ·改革进程 | 第35-36页 |
| ·率先试点 | 第35页 |
| ·阶段总结 | 第35页 |
| ·范围扩大 | 第35-36页 |
| ·快速发展 | 第36页 |
| ·全面推进 | 第36页 |
| ·改革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置办法 | 第36-46页 |
| ·清产核资 | 第36-38页 |
| ·改革中人口的清查工作 | 第38-40页 |
| ·改革过程中的股权设置工作 | 第40-41页 |
| ·改革中的股份量化方式 | 第41-43页 |
|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及经验 | 第46-49页 |
| ·改革的效果 | 第46-47页 |
| ·农民受益并得到实惠,真正体现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 第46页 |
| ·有效保全了村集体资产,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46页 |
| ·重构新型基层组织,领导方式不断创新和执政能力不断加强 | 第46页 |
| ·健全和完善了监督制约机制,农村干部的违法违纪得到预防和治理 | 第46-47页 |
| ·调动了各层面积极性,形成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 第47页 |
| ·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47页 |
| ·改革的经验 | 第47-49页 |
| ·加强党的领导 | 第47-48页 |
| ·坚持原则 | 第48页 |
| ·三个关系要处理好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 | 第49-5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 ·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 | 第49-51页 |
|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 第49页 |
| ·要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集体经济资产的保值 | 第49-50页 |
| ·要处理好运行效率和权力制衡,确保集体经济组织的良性运行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 第50页 |
| ·要研究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抓好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