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基本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范围第15-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作为意思表示的沉默:基本范畴第18-30页
    2.1 概念界定与特征观察第18-22页
        2.1.1 意思表示的概念及其特征第18-19页
        2.1.2 沉默的概念及其特征第19-20页
        2.1.3 作为意思表示的沉默第20-22页
    2.2 与其他意思表示的比较第22-30页
        2.2.1 与明示意思表示之别第22-23页
        2.2.2 与默示意思表示之别第23-25页
        2.2.3 与意思实现之别第25-27页
        2.2.4 与需要通过补充解释填补的意思表示之别第27-30页
3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法律规范及其类型化第30-56页
    3.1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法律规范第30-41页
        3.1.1 域内法律规范之展开第30-36页
        3.1.2 域外法律规范之展开第36-41页
    3.2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类型化分析第41-56页
        3.2.1 以沉默追求的法律效果之不同为依据第41-43页
        3.2.2 以沉默具有法律效力之理由为依据第43-49页
        3.2.3 以沉默可以构成法律行为之不同为依据第49-56页
4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理论基础第56-66页
    4.1 理论基础分析的价值取向第56-58页
        4.1.1 探寻沉默作为意思表示法律规范之本源第56页
        4.1.2 明晰沉默作为意思表示法律规范的结构第56-57页
        4.1.3 检视把握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发展趋势第57-58页
    4.2 理论基础分析的维度第58-63页
        4.2.1 法理根源之分析第58-59页
        4.2.2 法律实践之分析第59-60页
        4.2.3 政治哲学之分析第60-61页
        4.2.4 经济基础之分析第61-62页
        4.2.5 宗教理论之分析第62-63页
    4.3 理论基础的综合考量:合理信赖的保护第63-66页
        4.3.1 合理信赖及其形成第63-65页
        4.3.2 合理信赖的保护第65-66页
5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构造与进路第66-82页
    5.1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基本构造第66-72页
        5.1.1 意思表示的一般构造第66-70页
        5.1.2 复合式概念下沉默的基本构造第70-72页
    5.2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进路起点:内心意思第72-76页
        5.2.1 意思作为意思表示起点的论证第72-74页
        5.2.2 作为意思表示起点的意思之形成第74-76页
    5.3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进路终点:外部效果第76-82页
        5.3.1 阿奇里斯之腱:缺失外部表示第76-77页
        5.3.2 推定过程对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补救第77-82页
6 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发展趋势第82-86页
    6.1 约定沉默的发展第82-83页
    6.2 法定沉默的发展第83-85页
    6.3 符合交易习惯的沉默的发展第85-86页
7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索引第94-9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9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dSe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单手操作的智能手机视频APP播放器界面的设计研究--以ios8操作系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