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 我国行刑社会化现状与困境 | 第10-16页 |
(一) 行刑社会化之界定 | 第10-11页 |
(二) 我国行刑社会化现状评析 | 第11-12页 |
(三) 我国行刑社会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2-16页 |
1、 立法滞后,法制不健全 | 第12页 |
2、 监狱布局设置不合理,分类定级不明确 | 第12-13页 |
3、 行刑理念落后,替代刑适用率低 | 第13-14页 |
4、 行刑主体职能异化,管理手段方法过于陈旧 | 第14-16页 |
二、 我国行刑社会化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 我国行刑社会化推行的依据 | 第16-17页 |
1、 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为行刑社会化开展提供了保障 | 第16页 |
2、 行刑社会化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为其工作开展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 第16-17页 |
3、 行刑社会化工作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为其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 第17页 |
(二) 我国行刑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1、 刑罚人道化思想 | 第17-18页 |
2、 教育刑理论 | 第18页 |
3、 刑事政策学理论 | 第18-19页 |
4、 深化的复归理论 | 第19页 |
5、 行刑经济化观念 | 第19-20页 |
6、 刑事补偿理论 | 第20页 |
7、 国际公约中的行刑社会化思想 | 第20-21页 |
三、 国外行刑社会化的特色与借鉴 | 第21-24页 |
(一) 外国行刑社会化形态与特色 | 第21-23页 |
1、 “非监所化”措施广泛应用的美国特色 | 第21页 |
2、 监禁刑替代制度盛行的英国特色 | 第21-22页 |
3、 出狱人制度保障较高的德国特色 | 第22页 |
4、 自成一体化的俄罗斯特色 | 第22页 |
5、 累进处遇制发达的澳大利亚特色 | 第22-23页 |
(二) 国外行刑社会化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4页 |
1、 国内行刑社会化的价值选择思考 | 第23页 |
2、 国内重刑主义影响下的行刑社会化适用思考 | 第23-24页 |
3、 国内行刑社会化成败责任承担的思考 | 第24页 |
四、 完善我国行刑社会化制度之设想 | 第24-40页 |
(一) 狱内行刑社会化制度之完善 | 第24-33页 |
1、 完善罪犯分类行刑制度 | 第25页 |
2、 建立狱内行刑社会化的管理机制 | 第25-27页 |
3、 创新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机制 | 第27-28页 |
4、 强化行刑累进处遇制度,扩大假释的适用面 | 第28-29页 |
5、 加快推进亲情帮教工作机制的建立 | 第29-30页 |
6、 建立健全罪犯的安置帮教机制 | 第30-33页 |
(二) 狱外行刑社会化制度之构建 | 第33-40页 |
1、 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 第33-35页 |
2、 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3、 强化社区服刑罪犯的管理体制建设 | 第36-38页 |
4、 建立社区矫正质量评价和危险评估体系 | 第38页 |
5、 探索形成判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 | 第38-39页 |
6、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三个延伸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