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空分复用技术介绍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 论文的组成和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1.4.1 论文组成 | 第20-21页 |
1.4.2 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模分复用系统中模式激励和转换的理论基础 | 第28-47页 |
2.1 衍射的角谱理论 | 第28-32页 |
2.1.1 衍射的角谱概念 | 第28-29页 |
2.1.2 平面波角谱的传播 | 第29-32页 |
2.2 菲涅耳衍射原理 | 第32-34页 |
2.3 夫琅禾费衍射原理 | 第34-35页 |
2.4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 第35-41页 |
2.4.1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 第35-37页 |
2.4.2 物体紧靠透镜放置 | 第37-38页 |
2.4.3 物体放置在透镜前方 | 第38-39页 |
2.4.4 物体放置在透镜后方 | 第39-40页 |
2.4.5 4f系统基本概念 | 第40-41页 |
2.5 激光光束横模的类型 | 第41-43页 |
2.5.1 厄米-高斯光束 | 第42页 |
2.5.2 拉盖尔-高斯光束 | 第42-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2.7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基于相位共轭的模式激励 | 第47-61页 |
3.1 激光谐振腔 | 第47-51页 |
3.1.1 纵模 | 第48-49页 |
3.1.2 横模 | 第49页 |
3.1.3 损耗 | 第49页 |
3.1.4 基于相位共轭原理的谐振腔 | 第49-51页 |
3.2 基于相位共轭原理的方形镜平行平面腔的Fox-Li数值迭代法 | 第51-57页 |
3.2.1 Fox-Li数值迭代法 | 第51-53页 |
3.2.2 基于相位共轭镜的方形镜Fox-Li迭代法仿真 | 第53-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3.4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四章 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任意模式转换研究 | 第61-89页 |
4.1 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4.2 4f系统的傅里叶变换分析 | 第62-68页 |
4.2.1 4f系统原理 | 第62-63页 |
4.2.2 坐标变换的关系 | 第63-67页 |
4.2.3 4f系统的傅里叶变换分析 | 第67-68页 |
4.3 空间频谱滤波原理 | 第68-70页 |
4.4 理想模式传递函数模型 | 第70-72页 |
4.5 基于最优光阑孔径的基模转换高阶模研究 | 第72-75页 |
4.5.1 相位型空间频谱滤波模型 | 第72-73页 |
4.5.2 基模转换高阶模仿真流程 | 第73-74页 |
4.5.3 基模转换高阶模仿真结果 | 第74-75页 |
4.6 基于模场半径匹配的任意模式转换 | 第75-78页 |
4.7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模转换高阶模实验 | 第78-81页 |
4.8 Fiberport影响分析 | 第81-86页 |
4.8.1 Fiberport介绍 | 第81-83页 |
4.8.2 Fiberport对光路的影响分析 | 第83-8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4.10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模式的特征分析和精确模式转换控制算法研究 | 第89-110页 |
5.1 模拟退火算法精确控制模式转换 | 第89-102页 |
5.1.1 模拟退火算法概念 | 第90-91页 |
5.1.2 模拟退火算法的流程 | 第91-93页 |
5.1.3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任意模式转换理论分析 | 第93-96页 |
5.1.4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任意模式转换仿真 | 第96-102页 |
5.2 基于压缩感知的模拟退火算法的精确控制模式转换 | 第102-107页 |
5.2.1 压缩感知基本原理 | 第102-103页 |
5.2.2 基于压缩感知的模拟退火算法的精确控制模式转换 | 第103-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5.4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缩略词索引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与参与课题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