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自我面孔识别优势及注意性质--来自空间线索的证据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1页
绪论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自我面孔识别第13-24页
        1.1.1 自我面孔识别起源第13-14页
        1.1.2 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第14-16页
        1.1.3 自我面孔识别的影响因素第16-19页
        1.1.4 自我面孔识别与注意的研究第19-22页
        1.1.5 自我面孔的神经心理和脑成像研究第22-24页
    1.2 自尊第24-29页
        1.2.1 自尊的概述第24-25页
        1.2.2 自尊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1.2.3 自尊的测量方法第26-29页
    1.3 以往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第29-31页
        1.3.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9-30页
        1.3.2 问题提出第30页
        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0-31页
    1.4 实验假设第31-33页
        1.4.1 实验一第31页
        1.4.2 实验二第31-32页
        1.4.3 实验三第32-33页
第二章 不同自尊水平自我面孔识别优势实验研究第33-43页
    2.1 研究目的第33页
    2.2 研究假设第33页
        2.2.1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第33页
        2.2.2 不同自尊水平上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第33页
        2.2.3 不同自尊水平的面孔反应时差异第33页
    2.3. 研究方法第33-43页
        2.3.1 被试第33-34页
        2.3.2 实验设计第34页
        2.3.3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34-35页
        2.3.4 实验程序第35-36页
        2.3.5 统计工具第36页
        2.3.6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2.3.7 讨论第39-42页
        2.3.8 结论第42-43页
第三章 不同启动条件下自我面孔识别优势实验研究第43-53页
    3.1 研究目的第43页
    3.2 研究假设第43页
        3.2.1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第43页
        3.2.2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机制第43页
    3.3. 研究方法第43-53页
        3.3.1 被试第43-44页
        3.3.2 实验设计第44页
        3.3.3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44页
        3.3.4 实验程序第44-46页
        3.3.5 统计工具第46页
        3.3.6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3.3.7 讨论第49-51页
        3.3.8 结论第51-53页
第四章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注意性质研究第53-59页
    4.1 研究目的第53页
    4.2 研究假设第53页
        4.2.1 优先识别第53页
        4.2.2 解除困难第53页
    4.3. 研究方法第53-59页
        4.3.1 被试第53页
        4.3.2 实验设计第53页
        4.3.3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3-54页
        4.3.4 实验程序第54-55页
        4.3.5 统计工具第55页
        4.3.6 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4.3.7 讨论第56-58页
        4.3.8 结论第58-59页
第五章 总讨论与结论第59-65页
    5.1 不同自尊水平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第59-60页
    5.2 不同启动水平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第60-61页
    5.3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注意性质第61-62页
    5.4 总结论第62页
    5.5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第62-65页
附录1第65-67页
附录2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9-81页
个人简历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下一篇:视觉工作记忆巩固对注意瞬脱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