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典型区域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1.2 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人为热排放量的估算方法第17-20页
        1.2.2 不同区域人为热的排放特征第20-21页
        1.2.3 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第21-22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2-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论文基本结构第24-25页
第2章 研究方法与资料第25-37页
    2.1 总体技术路线第25-26页
    2.2 研究方法第26-31页
        2.2.1 人为热排放量的估算第27-29页
        2.2.2 人为热排放的空间分布第29-30页
        2.2.3 人为热排放的时间分布第30-31页
    2.3 数据资料第31-37页
        2.3.1 长三角人为热排放研究的数据资料第31-32页
        2.3.2 全国人为热排放研究的数据资料第32-35页
        2.3.3 全球人为热排放研究的数据资料第35-37页
第3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长三角城市人为热排放总量及地区分布第37-40页
    3.3 长三角城市人为热排放的网格化空间分布第40-42页
    3.4 长三角城市人为热排放的时间变化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中国大陆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第46-62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全国能源消费(1965-2012)第46-49页
    4.3 全国各区域、类型的人为热排放量及强度第49-56页
        4.3.1 各省(直辖市)的人为热排放量及强度第49-52页
        4.3.2 各行业、能源类型的人为热排放量及强度第52-53页
        4.3.3 全国典型城市的人为热排放量及强度第53-56页
    4.4 全国人为热排放强度网格分布第56-58页
    4.5 全国人为热排放时间分布第58-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全球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第62-75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全球能源消费(1965-2012)第62-64页
    5.3 全球人为热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第64-70页
    5.4 全球人为热排放强度网格化分布及预测第70-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5-77页
    6.2 创新点第77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77-80页
        6.3.1 不确定性分析第77-78页
        6.3.2 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硕士期间主要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应用层流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DPI的流量识别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