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1.1 红火蚁的危害及其防治 | 第11-13页 |
1.1.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第11页 |
1.1.2 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3 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 第12页 |
1.1.4 对公众设施和财政经济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红火蚁的国内外防控现状及措施 | 第13-16页 |
1.2.1 物理防治现状 | 第13页 |
1.2.2 生物防治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化学防治现状 | 第14页 |
1.2.4 综合防治现状 | 第14-15页 |
1.2.5 行政措施必不可少 | 第15页 |
1.2.6 加强检疫措施尤为关键 | 第15页 |
1.2.7 宣传力度还需加大 | 第15-16页 |
1.2.8 成立监管部门很有必要 | 第16页 |
1.3 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化学药剂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5 红火蚁药剂亚致死剂量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 红火蚁的行为习性 | 第19-22页 |
1.6.1 红火蚁群体的组成及其不同功能 | 第19-20页 |
1.6.2 红火蚁的扩散、传播 | 第20页 |
1.6.3 红火蚁的取食行为 | 第20-21页 |
1.6.4 红火蚁的交哺行为 | 第21-22页 |
1.7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3-25页 |
2.1.1 试虫 | 第2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2.1.3 供试药剂及其它材料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2页 |
2.2.1 触杀毒力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2.2.2 致死中时(LT50)测定 | 第27页 |
2.2.3 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红火蚁工蚁的击倒与致死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2.2.4 茚虫威饵剂的觅食性测定 | 第28-31页 |
2.2.5 茚虫威对红火蚁交哺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3.1 毒力测定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3.2 亚致死剂量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3.3 搬运量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3.1 茚虫威对红火蚁不同品级个体的触杀活性比较 | 第32-34页 |
3.2 同一品级个体间的药剂触杀活性差异 | 第34-35页 |
3.3 不同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时间LT50 | 第35-36页 |
3.4 茚虫威亚致死剂量对红火蚁工蚁的击倒与致死活性 | 第36-40页 |
3.4.1 不同剂量的茚虫威对工蚁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相同药剂不同剂量间差异性比较 | 第37-40页 |
3.5 化学药剂对工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 第40-44页 |
3.5.1 茚虫威饵剂的觅食性 | 第40-43页 |
3.5.2 粉剂对工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 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交哺行为的影响 | 第44-47页 |
3.6.1 茚虫威毒杀速率 | 第44页 |
3.6.2 茚虫威传毒活性 | 第44-4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7-53页 |
4.1 讨论 | 第47-52页 |
4.1.1 茚虫威对红火蚁不同品级个体的触杀活性 | 第47-48页 |
4.1.2 茚虫威亚致死剂量对红火蚁工蚁的击倒与致死活性 | 第48-49页 |
4.1.3 茚虫威饵剂的觅食性分析 | 第49-50页 |
4.1.4 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传毒活性分析 | 第50-52页 |
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页 |
4.3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 硕士期间科研、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