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 1.1.1 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 | 第8-10页 |
| 1.1.2 中概股在美国 | 第10页 |
| 1.1.3 私有化退市 | 第10-11页 |
| 1.1.4 在美上市中概股私有化历程 | 第11-13页 |
| 1.1.5 中概股回归A股之路 | 第13-14页 |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局限 | 第14-17页 |
| 1.2.1 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1.2.2 文章的主要贡献 | 第15页 |
| 1.2.3 文章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17页 |
| 2 私有化退市相关研究和制度 | 第17-22页 |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2.1.1 关于私有化退市的定义 | 第17页 |
| 2.1.2 私有化退市动因研究 | 第17-18页 |
| 2.1.3 私有化退市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 第18-19页 |
| 2.2 国内私有化研究 | 第19-20页 |
| 2.3 美国关于私有化的规定 | 第20-22页 |
| 3 在美中概股私有化动因分析 | 第22-30页 |
| 3.1 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 3.1.1 自由现金流理论 | 第22页 |
| 3.1.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页 |
| 3.1.3 价值低估理论 | 第22页 |
| 3.1.4 收购防御理论 | 第22-23页 |
| 3.1.5 利益输送理论 | 第23页 |
| 3.2 关于私有化动因的实证分析 | 第23-30页 |
| 3.2.1 数据来源及概述 | 第23-24页 |
| 3.2.2 假设的提出与实证 | 第24-30页 |
| 4 中概股私有化溢价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 4.1 相关理论及假设的提出 | 第30-33页 |
| 4.1.1 假设 1:溢价与价值被低估相关 | 第30-31页 |
| 4.1.2 假设 2:溢价与公司现金保有率相关 | 第31页 |
| 4.1.3 假设 3:溢价与私有化制度阻力相关 | 第31页 |
| 4.1.4 假设 4:溢价与公司治理质量相关 | 第31-32页 |
| 4.1.5 假设 5:溢价与公司的潜在获利能力相关 | 第32-33页 |
|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3-38页 |
| 4.2.1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 5 中概股“公告日后”股票表现分析 | 第38-43页 |
| 5.1 公告效应 | 第38-40页 |
| 5.1.1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 5.1.2 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 5.2 对私有化结果的预测分析 | 第40-43页 |
| 5.2.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第40-41页 |
| 5.2.2 模型的建立及实证 | 第41-43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3-46页 |
| 6.1 结论 | 第43页 |
| 6.2 建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A. 样本股票基本信息表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