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代废名散文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3页 |
1.3 20-40年代废名散文分类 | 第13-15页 |
1.3.1 文学性散文 | 第13页 |
1.3.2 议论性散文 | 第13-14页 |
1.3.3 其他类散文 | 第14-15页 |
2. 废名散文思想内容探究 | 第15-30页 |
2.1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并蓄 | 第15-18页 |
2.1.1 废名散文思想内容中的传统因子 | 第15-17页 |
2.1.2 废名散文思想内容中的现代因子 | 第17页 |
2.1.3 交响东西而又独具特色 | 第17-18页 |
2.2 宗教人生里的自我疗救 | 第18-23页 |
2.2.1 废名意识中的宗教底蕴 | 第18-20页 |
2.2.2 烽火连天的时代环境 | 第20-21页 |
2.2.3 宗教助解脱 | 第21-23页 |
2.3 乡土民间的寻根向往 | 第23-30页 |
2.3.1 乡土世界里的“桃花源” | 第24-27页 |
2.3.2 乡土想象与现实映照 | 第27-30页 |
3. 废名散文主要艺术特色辨析 | 第30-45页 |
3.1 绵延的时间模式 | 第30-32页 |
3.2 别具一格的语言形象 | 第32-37页 |
3.2.1 语词的隐喻性 | 第32-33页 |
3.2.2 句法的多样性 | 第33-35页 |
3.2.3 语义的原则性 | 第35-37页 |
3.3 多样化的叙事策略 | 第37-42页 |
3.3.1 “无形”的结构 | 第37-38页 |
3.3.2 “流动”的视角 | 第38-40页 |
3.3.3 耐人寻味的意象 | 第40-42页 |
3.4 佛文交织的文气 | 第42-45页 |
3.4.1 文学情感所致文气 | 第42-43页 |
3.4.2 佛学意绪所成文气 | 第43-45页 |
4. 废名散文的价值 | 第45-52页 |
4.1 思想价值 | 第45-47页 |
4.2 学术价值 | 第47-49页 |
4.3 史料价值 | 第49-52页 |
5.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