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 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二、和谐社会与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一)和谐社会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 第19-20页 |
(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的实践 | 第20-25页 |
三、践行群众路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 第25-33页 |
(一)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 第25-26页 |
(二)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 第26-27页 |
(三)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 第27-28页 |
(四)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 | 第28-29页 |
(五)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29-30页 |
(六)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普遍改善 | 第30-33页 |
四、和谐社会构建中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问题 | 第33-40页 |
(一)党员干部执政意识不强,与群众路线严重脱轨 | 第33-35页 |
(二)分配格局的不合理,导致干群矛盾冲突升级 | 第35-36页 |
(三)干群沟通的渠道不顺畅,阻塞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 第36-38页 |
(四)群众监督体系不健全,延误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 第38-40页 |
五、和谐社会构建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策略 | 第40-48页 |
(一)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 第40-42页 |
(二)提高政党利益整合功能 | 第42-43页 |
(三)拓展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 | 第43-44页 |
(四)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的建设 | 第44-46页 |
(五)营造浓郁的民主政治氛围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