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绪论 | 第17-23页 |
| 1.1 立题背景 | 第17页 |
| 1.2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3-53页 |
| 2.1 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烯 | 第23-32页 |
| 2.1.1 V基催化剂 | 第23-27页 |
| 2.1.2 钼基催化剂 | 第27-29页 |
| 2.1.3 碳基催化剂 | 第29-31页 |
| 2.1.4 焦磷酸催化剂及其他 | 第31-32页 |
| 2.2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 | 第32-40页 |
| 2.2.1 铁基催化剂 | 第33-36页 |
| 2.2.2 Bi-Mo基催化剂 | 第36-40页 |
| 2.3 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3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53-61页 |
|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3-54页 |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54-55页 |
| 3.3 丁烯氧化脱氢催化反应考评 | 第55-57页 |
| 3.3.1 反应考评装置 | 第55页 |
| 3.3.2 实验步骤 | 第55-56页 |
| 3.3.3 色谱分析 | 第56-57页 |
| 3.3.4 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计算 | 第57页 |
| 3.4 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57-61页 |
| 3.4.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 第57-58页 |
| 3.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 第58页 |
| 3.4.3 氮气吸脱附测试(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s) | 第58页 |
| 3.4.4 程序升温技术(Temperature-programmed Technology) | 第58-59页 |
| 3.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 第59页 |
| 3.4.6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 第59-61页 |
| 4 共沉淀法制备V改性的BiMo催化剂 | 第61-79页 |
| 4.1 引言 | 第61-63页 |
| 4.2 BiMoV_x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 4.4 结论 | 第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5 BiMoZr_x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 第79-91页 |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 5.2 BiMoZr_x催化剂的制备 | 第80-81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7页 |
| 5.4 结论 | 第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6 BiMoLa_x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 第91-105页 |
| 6.1 引言 | 第91-92页 |
| 6.2 BiMoLa_x催化剂的制备 | 第92-93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0页 |
| 6.4 结论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 7 BiMoCe_x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5-129页 |
| 7.1 引言 | 第105-106页 |
| 7.2 BiMoCe_x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6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23页 |
| 7.4 结论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 8 BiMo/CNTs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 第129-139页 |
| 8.1 引言 | 第129-130页 |
| 8.2 BiMo/CNT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30-131页 |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35页 |
| 8.4 结论 | 第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 9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 9.1 总结 | 第139-140页 |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40-141页 |
| 9.3 展望 | 第141-143页 |
| 附录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