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内容结构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写作难点 | 第18-19页 |
1.4.3 缺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相关理论阐释 | 第20-30页 |
2.1 相关范畴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城镇居民范畴界定 | 第20-21页 |
2.1.2 消费及居民消费范畴界定 | 第21页 |
2.2 消费结构理论阐释 | 第21-26页 |
2.2.1 消费结构的涵义 | 第21-22页 |
2.2.2 消费结构的分类 | 第22-24页 |
2.2.3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 第24-26页 |
2.3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6-30页 |
2.3.1 马克思主义消费结构理论 | 第26-27页 |
2.3.2 近现代西方消费结构理论 | 第27-30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 | 第30-63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 第30-44页 |
3.1.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阶段 | 第30-34页 |
3.1.2 中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演变 | 第34-44页 |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3.2.1 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 第44页 |
3.2.2 由单调型向多样型转变 | 第44-45页 |
3.2.3 由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 | 第45页 |
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比较 | 第45-58页 |
3.3.1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比 | 第45-53页 |
3.3.2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对比 | 第53-55页 |
3.3.3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对比 | 第55-56页 |
3.3.4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多元化程度对比 | 第56-58页 |
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 | 第58-63页 |
3.4.1 中国城镇居民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结构的对比 | 第59-60页 |
3.4.2 中国城镇居民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多元化程度对比 | 第60-63页 |
第4章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及致因分析 | 第63-69页 |
4.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4.1.1 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 | 第63-64页 |
4.1.2 消费领域仍然比较狭窄 | 第64页 |
4.1.3 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仍然存在 | 第64-65页 |
4.1.4 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 第65页 |
4.2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问题的致因分析 | 第65-69页 |
4.2.1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仍偏低 | 第65-66页 |
4.2.2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 第66-67页 |
4.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 第67-68页 |
4.2.4 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 | 第68-69页 |
第5章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趋势及优化对策 | 第69-90页 |
5.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趋势 | 第69-83页 |
5.1.1 采用回归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未来趋势预测 | 第69-81页 |
5.1.2 全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构成未来趋势预测 | 第81-83页 |
5.2 优化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83-90页 |
5.2.1 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 第84-85页 |
5.2.2 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85页 |
5.2.3 有效抑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 第85-86页 |
5.2.4 拓宽城镇居民消费领域 | 第86-87页 |
5.2.5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87-88页 |
5.2.6 树立科学消费观 | 第88-90页 |
结语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