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毛细管空调不对称辐射现象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5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角系数计算及热环境评价方法 | 第17-28页 |
2.1 影响辐射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页 |
2.2 辐射角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2.3 辐射角系数修正方法 | 第19-21页 |
2.4 辐射角系数计算分析模型 | 第21-25页 |
2.4.1 人体与围护结构表面角系数数学模型及计算 | 第22-25页 |
2.4.2 围护结构表面间角系数计算 | 第25页 |
2.5 热环境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不对称辐射供暖数值模拟及分析过程 | 第28-45页 |
3.1 Airpak简介及求解过程 | 第28-29页 |
3.2 建立房间的三维模型 | 第29-31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29-30页 |
3.2.2 主要设计气象参数 | 第30页 |
3.2.3 冬季模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确定 | 第30-31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3.4 CFD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3-43页 |
3.4.1 CFD模拟相关参数 | 第33-34页 |
3.4.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4-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冬季供暖辐射研究 | 第45-62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及仪器 | 第45-53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4.2.2 实验工况设计 | 第47页 |
4.2.3 实验测点布置 | 第47-50页 |
4.2.4 实验仪器的选择 | 第50-53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3-54页 |
4.3.1 实验受试者 | 第53页 |
4.3.2 受试者衣服热阻 | 第53-54页 |
4.4 分析实验数据 | 第54-61页 |
4.4.1 距毛细管距离不同时对室内水平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距地面距离不同时对室内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距外窗距离不同时对室内水平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4 温度不同时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5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变化 | 第58-59页 |
4.4.6 模拟数值与实验测量对比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人体热舒适与热反应评价 | 第62-74页 |
5.1 测试条件 | 第62页 |
5.2 测试过程 | 第62-63页 |
5.2.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62-63页 |
5.2.2 测试工况 | 第63页 |
5.3 生理参数测试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5.3.1 各工况下皮肤温度变化规律 | 第63-67页 |
5.3.2 各工况下心率、血压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5.4 人体心理测试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4.1 人体热感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68-70页 |
5.4.2 人体热舒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70-72页 |
5.4.3 不对称辐射环境中人体热可接受度评价模型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