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汽车车身涂装烘房概述 | 第11-13页 |
1.2.1 烘房的结构形式 | 第11-12页 |
1.2.2 烘房的加热控制方式 | 第12页 |
1.2.3 烘房的热传递方式 | 第12-13页 |
1.3 汽车涂装烘房烘干技术现状 | 第13-14页 |
1.3.1 UV光和热双固化法 | 第13-14页 |
1.3.2 NIR短波红外固化技术 | 第14页 |
1.4 工业领域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车身涂装烘房烘干原理及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 第17-31页 |
2.1 车身涂装烘房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2.2 车身烘干原理 | 第18-20页 |
2.2.1 热风循环烘干原理 | 第18-19页 |
2.2.2 燃烧组工作原理 | 第19页 |
2.2.3 加热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3 热风循环方式的选择 | 第20-21页 |
2.4 烘房温度控制系统中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 第21-29页 |
2.4.1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 | 第21-23页 |
2.4.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在燃烧组和加热组中应用 | 第23-24页 |
2.4.3 烘房温度控制系统中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 第24-27页 |
2.4.4 烘房温度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6页 |
3.1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功能划分 | 第31-32页 |
3.2 烘房温度PLC控制系统组成及网络通信 | 第32-36页 |
3.2.1 PLC系统组成 | 第32-34页 |
3.2.2 PLC网络通信 | 第34-35页 |
3.2.3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PLC网络通信实现 | 第35-36页 |
3.3 主要硬件选型 | 第36-42页 |
3.3.1 PLC模块选型 | 第36-38页 |
3.3.2 温度传感器选型 | 第38-40页 |
3.3.3 压力传感器选型 | 第40页 |
3.3.4 风机选型 | 第40-41页 |
3.3.5 上位机选型 | 第41-42页 |
3.4 烘房温度控制系统PLC模块硬件线路图 | 第42-45页 |
3.4.1 DI模块部分线路图 | 第42页 |
3.4.2 DO模块部分线路图 | 第42-43页 |
3.4.3 AI模块部分线路图 | 第43-45页 |
3.4.4 AO模块部分线路图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71页 |
4.1 STEP 7 编程软件开发流程 | 第46-51页 |
4.2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PLC程序设计 | 第51-62页 |
4.2.1 系统控制流程及PLC程序结构规划 | 第51-54页 |
4.2.2 初始化子程序 | 第54页 |
4.2.3 燃烧组控制子程序 | 第54-58页 |
4.2.4 加热组控制子程序 | 第58-59页 |
4.2.5 风阀风机PID控制子程序 | 第59-61页 |
4.2.6 标度变换子程序 | 第61-62页 |
4.3 车身涂装烘房温控系统上位监控系统设计 | 第62-70页 |
4.3.1 创建工程 | 第63页 |
4.3.2 定义外部设备与数据变量 | 第63-65页 |
4.3.3 用户配置 | 第65-66页 |
4.3.4 创建组态画面 | 第66-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实现及测试 | 第71-79页 |
5.1 Matlab与PLC间的数据通信 | 第71-77页 |
5.1.1 OPC通讯 | 第71-72页 |
5.1.2 OPC服务器与PLC间的通信 | 第72-75页 |
5.1.3 OPC服务器与Matlab间的通信 | 第75-77页 |
5.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