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

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5-14页
    第一节 佛经词语的研究现状第5-6页
        一、 有关佛经词语的训释性研究第5-6页
        二、 有关佛经词语的理论性研究第6页
    第二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方法第6-7页
        一、 选题缘起第6-7页
        二、 研究方法第7页
    第三节 支谦的生平第7-8页
    第四节 支谦译经考论第8-14页
第二章 支谦译经的词汇性质与活跃的构词语素第14-30页
    第一节 支谦译经的词汇性质第14-23页
        一、 古语词第14-15页
        二、 外来词第15-17页
        三、 新词新义第17-23页
    第二节 支谦译经中活跃的构词语素第23-30页
第三章 同义词研究第30-62页
    第一节 同义连用第30-41页
        一、 同义词的判定第30-31页
        二、 同义连用的定义及其研究综述第31-32页
        三、 支谦译经中同义连用的特点第32-40页
        四、 支谦译经中同义连用产生的原因及作用第40-41页
    第二节 支谦译经中几组常用同义词的发展演变第41-62页
第四章 同经异译研究第62-82页
    第一节 、 关于“般若经”系列及其“异译本”的情况简介第62-64页
    第二节 、 《道行般若经》与《大明度经》的对比研究第64-82页
        一、 句式第64-65页
        二、 词汇第65-76页
        三、 语法第76-82页
第五章 《撰集百缘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辨第82-109页
    第一节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撰集百缘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第82-85页
        一、 经录著录第82-83页
        二、 佛学类书第83-85页
    第二节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撰集百缘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第85-109页
        一、 词汇第85-100页
        二、 语法第100-109页
结语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1页
引用文献第111-116页
后记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
下一篇: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