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高方向性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主要优点 | 第10页 |
| 1.3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相关理论 | 第15-28页 |
| 2.1 介质谐振器的工作机理 | 第15-16页 |
| 2.2 介质谐振器的基本参数 | 第16-18页 |
| 2.2.1 介电常数ε | 第16-17页 |
| 2.2.2 品质因数Q | 第17-18页 |
| 2.2.3 谐振波长λ_0 | 第18页 |
| 2.3 圆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 2.3.1 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内部场 | 第18-21页 |
| 2.3.2 圆柱形DRA的辐射特性 | 第21-22页 |
| 2.4 DRA的多种馈电方式 | 第22-27页 |
| 2.4.1 微带线直接耦合馈电 | 第22-24页 |
| 2.4.2 同轴探针馈电 | 第24-25页 |
| 2.4.3 微带-槽耦合馈电 | 第25-26页 |
| 2.4.4 共面波导馈电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硅基片上的高效率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28-45页 |
| 3.1 硅基片上天线的效率分析 | 第30-31页 |
| 3.2 不同的传输线结构在硅基片上的能量损耗 | 第31-35页 |
| 3.3 “钥匙形”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35-44页 |
| 3.3.1 介质层覆盖微带线的效果 | 第35-38页 |
| 3.3.2 “钥匙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 | 第38-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高方向性的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45-56页 |
| 4.1 现有不同波束宽度方向图的获得方法 | 第45页 |
| 4.2 三种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 | 第45-46页 |
| 4.3 电流元的辐射方向图 | 第46-48页 |
| 4.3.1 电流元的场 | 第46-47页 |
| 4.3.2 远场区 | 第47页 |
| 4.3.3 方向图 | 第47-48页 |
| 4.4 产生不同方向图的原理分析 | 第48-50页 |
| 4.5 仿真与测试结果的分析 | 第50-5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 第五章 低交叉极化的探针馈电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56-64页 |
| 5.1 天线结构与原理分析 | 第57-59页 |
| 5.1.1 天线结构 | 第57-58页 |
| 5.1.2 原理分析 | 第58-59页 |
| 5.2 仿真与测试结果的分析 | 第59-6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偏向辐射研究 | 第64-74页 |
| 6.1 现有的天线偏向辐射的研究 | 第64-65页 |
| 6.2 实现偏向辐射的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 | 第65页 |
| 6.3 参数的优化与分析 | 第65-70页 |
| 6.3.1 孔距d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6.3.2 孔径R_2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 6.4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 7.2 研究与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附件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