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论文

洮儿河扇形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1.1 选题依据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理论研究第11-12页
        1.2.2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方法第12-13页
    1.3 内容方法与研究路线第13-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5页
    1.4 完成工作量第15-19页
        1.4.1 地表水第15-16页
        1.4.2 地下水第16-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9-36页
    2.1 自然地理第19-21页
        2.1.1 交通位置第19-20页
        2.1.2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 气象与水文第21-24页
        2.2.1 气象第21-22页
        2.2.2 水文第22-23页
        2.2.3 水利工程第23-24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4-25页
    2.4 区域地质条件第25-27页
        2.4.1 地层岩性第25-26页
        2.4.2 地质构造第26-27页
    2.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7-36页
        2.5.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分区第27-28页
        2.5.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第28-30页
        2.5.3 地下水动态特征第30-34页
        2.5.4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34-36页
第三章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计算第36-57页
    3.1 地表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36-40页
        3.1.1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36-38页
        3.1.2 河道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第38-40页
    3.2 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分析第40-43页
        3.2.1 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第40-43页
        3.2.2 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组成第43页
    3.3 地表水平衡法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和转化系数第43-57页
        3.3.1 计算原理与方法第43-45页
        3.3.2 采用历史资料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第45-51页
        3.3.3 采用2016年 4‐5 月资料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第51-57页
第四章 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计算第57-80页
    4.1 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第57-59页
        4.1.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7-58页
        4.1.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8-59页
    4.2 解析法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和转化系数第59-65页
        4.2.1 计算原理与方法第59-61页
        4.2.2 采用历史资料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第61-63页
        4.2.3 采用2016年 4‐5 月资料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第63-65页
    4.3 地下水均衡法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和转化系数第65-75页
        4.3.1 计算原理第65-66页
        4.3.2 参数分区第66-67页
        4.3.3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第67-68页
        4.3.4 潜水储存量计算第68-69页
        4.3.5 补给量计算第69-71页
        4.3.6 排泄量计算第71-74页
        4.3.7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4-75页
    4.4 计算成果比较第75-80页
        4.4.1 地下水计算成果与分析率定第75-77页
        4.4.2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结果的对比与选定第77-80页
第五章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分析第80-89页
    5.1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时空分析第80-81页
        5.1.1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时间分析第80页
        5.1.2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空间分析第80-81页
    5.2 不同因素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影响分析第81-89页
        5.2.1 分析方法第81-83页
        5.2.2 分析结果第83-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9-91页
    6.1 结论第89页
    6.2 建议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7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C结合标准桃金娘油对AECOPD排痰困难者的治疗价值
下一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思维深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