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构造带西段呼勒斯太地区前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22页 |
2.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页 |
2.2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3-18页 |
2.2.1 索伦缝合带 | 第15页 |
2.2.2 燕山运动 | 第15-18页 |
2.2.2.1 燕山运动A幕 | 第16-17页 |
2.2.2.2 燕山运动中间幕 | 第17页 |
2.2.2.3 燕山运动B幕 | 第17-18页 |
2.2.3 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 | 第18页 |
2.3 地层 | 第18-21页 |
2.3.1 上太古界乌拉山群 | 第18页 |
2.3.2 中元古界渣尔泰群 | 第18-19页 |
2.3.3 下二叠统大红山组 | 第19-20页 |
2.3.4 中下侏罗统石拐群 | 第20页 |
2.3.5 下白垩统李三沟组 | 第20页 |
2.3.6 新近系上新统 | 第20-21页 |
2.4 侵入岩 | 第21页 |
2.5 构造 | 第21-22页 |
3. 呼勒斯太地区E-W向构造特征 | 第22-46页 |
3.1 变形特征 | 第22-31页 |
3.2 变形时间及动力学背景 | 第31-44页 |
3.2.1 变形时间 | 第31-43页 |
3.2.2 区域变形时间对比 | 第43页 |
3.2.3 动力学背景 | 第43-44页 |
3.3 小结 | 第44-46页 |
4. 呼勒斯太地区NE-SW向构造特征 | 第46-60页 |
4.1 变形特征 | 第46-56页 |
4.1.1 几何学特征 | 第46-53页 |
4.1.2 运动学特征 | 第53页 |
4.1.3 动力学特征 | 第53-56页 |
4.2 变形时间及动力学背景 | 第56-59页 |
4.2.1 变形时间 | 第56-57页 |
4.2.2 区域变形时间对比 | 第57-58页 |
4.2.3 动力学背景 | 第58-59页 |
4.3 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5.1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60页 |
5.2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