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目标区域分割 | 第11页 |
1.2.2 重叠目标分裂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贡献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割的宫颈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割 | 第15-40页 |
2.1 引言 | 第15-20页 |
2.1.1 背景知识 | 第15-16页 |
2.1.2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1.3 解决方法概要 | 第18-20页 |
2.2 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多尺度特征表征 | 第20-21页 |
2.2.2 图分割模型 | 第21-25页 |
2.2.3 基于标志点的重叠细胞核分裂 | 第25-27页 |
2.3 实验验证 | 第27-36页 |
2.3.1 临床数据收集 | 第27页 |
2.3.2 参数选择和实施细节 | 第27-28页 |
2.3.3 细胞质分割的评估 | 第28-30页 |
2.3.4 细胞核分割的评估 | 第30-34页 |
2.3.5 重叠细胞核分裂的评估 | 第34-36页 |
2.4 总结与讨论 | 第36-40页 |
2.4.1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作用 | 第36页 |
2.4.2 超像素的作用 | 第36-37页 |
2.4.3 图割模型的作用 | 第37页 |
2.4.4 标志点聚类的作用 | 第37页 |
2.4.5 颜色信息的作用 | 第37-38页 |
2.4.6 算法局限性 | 第38-39页 |
2.4.7 总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重叠阴道细菌分割,分裂和分类的细菌性阴道病自动诊断系统开发 | 第40-55页 |
3.1 引言 | 第40-43页 |
3.1.1 背景知识 | 第40页 |
3.1.2 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3.1.3 研究难点 | 第42页 |
3.1.4 解决方法概要 | 第42-43页 |
3.2 方法 | 第43-48页 |
3.2.1 细菌区域分割 | 第43-45页 |
3.2.2 重叠细菌区域分裂 | 第45-46页 |
3.2.3 细菌识别 | 第46-48页 |
3.3 实验验证 | 第48-54页 |
3.3.1 临床数据收集 | 第48页 |
3.3.2 细菌区域分割结果 | 第48-49页 |
3.3.3 重叠菌落分裂结果 | 第49-51页 |
3.3.4 学习结果 | 第51-52页 |
3.3.5 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结果 | 第52-54页 |
3.3.6 运行时间 | 第54页 |
3.4 总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4章 重叠宫颈细胞分割 | 第55-76页 |
4.1 引言 | 第55-58页 |
4.1.1 背景知识 | 第55页 |
4.1.2 研究动机 | 第55-56页 |
4.1.3 研究现状 | 第56-57页 |
4.1.4 研究难点 | 第57-58页 |
4.1.5 解决方法概要 | 第58页 |
4.2 方法 | 第58-66页 |
4.2.1 细胞成分预测 | 第58-60页 |
4.2.2 多细胞标记 | 第60-63页 |
4.2.3 细胞边界优化 | 第63-66页 |
4.3 实验验证 | 第66-72页 |
4.3.1 临床数据收集 | 第66-67页 |
4.3.2 实施细节 | 第67页 |
4.3.3 评价指标 | 第67页 |
4.3.4 参数选择 | 第67-69页 |
4.3.5 结果 | 第69-72页 |
4.4 总结与讨论 | 第72-76页 |
4.4.1 总结 | 第72-73页 |
4.4.2 算法扩展 | 第73-74页 |
4.4.3 算法局限性 | 第74页 |
4.4.4 未来工作 | 第74-7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