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 1.3.1 能值生态足迹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 1.3.2 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 第12-13页 | 
| 1.3.3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研究 | 第13-16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9页 | 
| 1.5 创新突破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 1.5.1 论文创新突破之处 | 第19-20页 |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21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2.2.1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 2.2.2 循环农业理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第24-33页 |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4页 | 
| 3.2 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第24-26页 | 
| 3.3 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式 | 第26-31页 | 
| 3.3.1 秸秆饲料化利用 | 第27-28页 | 
| 3.3.2 秸秆直接还田利用 | 第28-29页 | 
| 3.3.3 秸秆肥料化利用 | 第29页 | 
| 3.3.4 秸秆做生活燃料利用 | 第29页 | 
| 3.3.5 焚烧及其他 | 第29-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式能值生态足迹计算 | 第33-41页 | 
| 4.1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计算 | 第33-34页 | 
| 4.2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值计算 | 第34-37页 | 
| 4.3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 第37-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5章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式能值生态足迹评估 | 第41-51页 | 
| 5.1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41-43页 | 
| 5.1.1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分析 | 第41-42页 | 
| 5.1.2 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42-43页 | 
| 5.2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 第43-44页 | 
| 5.2.1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总量动态分析 | 第43-44页 | 
| 5.2.2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 第44页 | 
| 5.3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赤字/盈余动态分析 | 第44-46页 | 
| 5.3.1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总生态盈余/赤字动态分析 | 第45页 | 
| 5.3.2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均生态盈余/赤字动态分析 | 第45-46页 | 
| 5.4 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能值生态足迹评估 | 第46-4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6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 6.1 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51-52页 | 
| 6.1.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 6.1.2 讨论 | 第52页 | 
| 6.2 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