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以“忠与孝”为核心的东汉政治理念 | 第12-19页 |
| 一 东汉政治指导思想简述 | 第12-14页 |
| 二 封建政治话语体系里的“公”与“私” | 第14-15页 |
| 三 君主及其追随者对公、私概念的集体共识 | 第15-16页 |
| 四 忠孝相冲突时:忠为先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史籍中时人对私门依附群体的认识与态度 | 第19-22页 |
| 一 高层当权者的认知 | 第19-20页 |
| 二 一般士人的认知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私门依附群体的广泛存在 | 第22-34页 |
| 一 社会动荡,依附者主动寻求基本人身安全庇佑 | 第22-23页 |
| 二 师生情义——门生故吏与举主业师:私门依附之典型 | 第23-31页 |
| (一)门生故吏的主要活动 | 第26-29页 |
| (二)举主业师对门生故吏的主要作用:举荐依附者为官——政在家门 | 第29-31页 |
| 三 主动依附者自身的利益诉求 | 第31-32页 |
| 四 特权阶层以强制手段集聚依附群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东汉政府对私门依附群体的管理措施 | 第34-48页 |
| 一 君主直接诏令解放奴婢——免奴为庶 | 第35-37页 |
| 二 最高统治者亲自参与意识形态教育 | 第37-40页 |
| 三 治宗亲——予其财,抑其权 | 第40-41页 |
| 四 做私门档案记录 | 第41-44页 |
| 五 一言灭权臣 | 第44-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