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琵琶论文

“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s第4-5页
绪论第9-65页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对策第9-15页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第9-11页
        二、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对策第11-15页
    第二节 本文内容所涉关键词的概念界定第15-26页
        一、标题内容所涉关键词的概念内涵与界定第15-16页
        二、汉唐琵琶类型特征的名称概念界定第16-26页
    第三节 中国琵琶史(汉唐部分)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第26-53页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综述第26-32页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成果综述第32-53页
    附:绪论中征引文献索引第53-65页
第一章 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琵琶类型及其人文存在第65-113页
    第一节 圆形共鸣箱-直柄类琵琶的成型与发展第65-79页
        一、东汉、魏晋时期圆形共鸣箱-直柄类琵琶的类型特征及阮咸类琵琶的成型第67-73页
        二、东晋南北朝时期阮咸类琵琶的流变第73-76页
        三、对“秦汉”所指类型特征的分析第76-79页
    第二节 关于阮咸类琵琶的历史起源第79-93页
        一、对阮咸类琵琶历史渊源诸说的再梳理第79-87页
        二、对汉魏时期中国阮咸类琵琶历史起源问题的再讨论第87-93页
    第三节 梨形类琵琶的类型特征及人文存在第93-104页
        一、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梨形共鸣箱-短颈类琵琶第93-101页
        二、梨形共鸣箱-长颈类琵琶类型特征及人文存在第101-104页
    第四节“民族”和“文化”、“历史”和“地域”——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琵琶的传播与流布第104-113页
        一、新疆龟兹地、甘肃河西地琵琶的成型和流布第104-108页
        二、东北东胡民族的琵琶文化传统第108-110页
        三、汉音乐文化南迁及其中的琵琶第110-111页
        四、汉唐琵琶在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流布,形成有四个发展点、三大主线和两条支线第111-113页
第二章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琵琶音乐及其人文存在第113-131页
    第一节 汉魏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中的琵琶演奏方式与音乐特征第113-124页
        一、龟兹地域的琵琶演奏方式与音乐特征第114-120页
        二、河西凉州地的琵琶音乐历史特征第120-122页
        三、清商乐中的琵琶音乐特征第122-124页
    第二节 从琵琶的演奏者与欣赏者看琵琶音乐文化的历史特征第124-131页
        一、琵琶与供养人的生活世界第124-127页
        二、欣赏与矛盾——琵琶与文人士大夫的音乐生活第127-129页
        三、宫廷女性琵琶演奏者的代表——和亲使者和后宫嫔妃第129-131页
第三章 隋唐琵琶的类型特征及其人文存在第131-157页
    第一节 隋唐唐制梨形类琵琶的类型特征第134-146页
        一、隋唐唐制梨形类琵琶确立的历史背景第134-137页
        二、隋唐官方伎乐所用琵琶类型第137-146页
    第二节 从“秦琵琶”到“阮咸”——对隋唐唐制阮咸类琵琶类型特征及其名实关系的再讨论第146-152页
        一、隋唐“秦琵琶”地位概说第146-148页
        二、关于从“秦琵琶”到定名“阮咸”之乐器名实关系的讨论第148-150页
        三、“阮咸”的民间流行情况第150-152页
    第三节“大、小忽雷”及其它与“琵琶”相关的乐器第152-157页
        一、关于大、小忽雷第152-156页
        二、与“琵琶”概念相关的其它乐器第156-157页
第四章 隋唐琵琶演奏方式第157-171页
    第一节 隋唐琵琶的主要抱持姿势第157-162页
        一、横抱:隋唐琵琶基本的抱持方式第157-159页
        二、反弹琵琶和倒持演奏琵琶第159-161页
        三、关于琴头斜上抱持的讨论第161-162页
    第二节 隋唐琵琶的演奏手法第162-167页
        一、拨子与拨弹第162-164页
        二、关于搊弹第164-166页
        三、关于摘阮第166-167页
    第三节 隋唐琵琶常见的演奏身姿第167-171页
        1. 骑行演奏第167-168页
        2. 步行演奏第168页
        3. 站立演奏第168页
        4. 坐姿演奏第168-169页
        5. 舞动演奏第169-171页
第五章 隋唐琵琶音乐风格及其人文因素的历史沉淀第171-190页
    第一节 隋唐官方燕乐活动中的琵琶音乐风格特征第171-180页
        一、概述诸部伎乐、坐立部伎乐中的琵琶音乐演奏情况第171-175页
        二、官方燕乐活动中的龟兹乐、胡乐及其中的琵琶音乐风格第175-180页
    第二节 唐代琵琶典型演奏手法、音乐风格及其人文因素的历史沉淀第180-190页
        一、关于龟兹地琵琶拨弹传统和隋唐琵琶拨弹之“学语胡儿撼玉玲”的音乐特征第180-182页
        二、关于唐代琵琶演奏下拨有嘈囋之声、“声如雷”的音乐特征第182-187页
        三、搊弹之声度清美是中晚唐琵琶音乐演奏风格的另一重要特征第187-190页
第六章 隋唐琵琶的社会需求与人文存在第190-210页
    第一节 略述隋唐社会琵琶人的身份地位、社会分布与生存方式第190-196页
        一、琵琶人的身份地位第190-192页
        二、琵琶乐人的社会流布第192-193页
        三、唐代职业琵琶乐人的经济来源和生存方式第193-196页
    第二节 隋唐琵琶音乐生活与人文需求第196-210页
        一、隋唐琵琶音乐与宗室、权贵蓄养私乐的人文需求第196-198页
        二、士大夫文人对琵琶音乐的现实需求和矛盾心理第198-201页
        三、佛寺中的琵琶音乐第201-205页
        四、其它社会琵琶音乐活动第205-210页
结语第210-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23页
致谢第223-224页
个人简历第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筛选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睾丸特异性表达新基因T279及TSC21在小鼠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