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纤维素概述第15页
    1.2 纤维素酶概述第15-17页
        1.2.1 内切β-葡聚糖酶第16页
        1.2.2 外切β-葡聚糖酶第16页
        1.2.3 β-葡萄糖苷酶第16-17页
    1.3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种群分类第17-18页
        1.3.1 产纤维素酶真菌第17页
        1.3.2 产纤维素酶细菌第17页
        1.3.3 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第17-18页
    1.4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8-19页
    1.5 纤维素酶的纯化第19-21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7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筛选第23-31页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23页
        2.1.2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5页
        2.2.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第24页
        2.2.2 菌株的酶活测定第24-25页
        2.2.3 滤纸条崩解试验第25页
    2.3 结果和分析第25-29页
        2.3.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第25-27页
        2.3.2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27页
        2.3.3 内切型-β-葡聚糖酶(CMC酶)活力的测定第27-28页
        2.3.4 外切型-3-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第28页
        2.3.5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第28-29页
        2.3.6 滤纸酶(FPA)活力的测定第29页
        2.3.7 滤纸崩解试验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菌株NO.11的鉴定第31-37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1页
        3.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31页
        3.1.2 主要仪器第31页
    3.2 试验方法第31-34页
        3.2.1 菌株NO.11的生理生化鉴定第31-33页
        3.2.2 菌株NO.1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3-34页
    3.3 结果和分析第34-36页
        3.3.1 菌株NO.11的生理生化鉴定第34-35页
        3.3.2 菌株NO.1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菌株NO.11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7-46页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7页
        4.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37页
        4.1.2 主要仪器第37页
    4.2 试验方法第37-39页
        4.2.1 单因素试验第37-38页
        4.2.2 正交试验第38-39页
    4.3 结果和分析第39-45页
        4.3.1 不同氮源及氮源含量对酶活的影响第39-40页
        4.3.2 不同碳源及碳源含量对酶活的影响第40-41页
        4.3.3 初始pH对酶活的影响第41页
        4.3.4 KH_2PO_4添加量对酶活的影响第41-42页
        4.3.5 接种量对酶活的影响第42页
        4.3.6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第42-43页
        4.3.7 发酵时间对酶活的影响第43页
        4.3.8 正交试验第43-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第46-55页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6-47页
        5.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46-47页
        5.1.2 主要仪器第47页
    5.2 试验方法第47-50页
        5.2.1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7页
        5.2.2 酶的提取第47页
        5.2.3 硫酸铵分级盐析第47-48页
        5.2.4 透析第48页
        5.2.5 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柱第48-49页
        5.2.6 SDS-PAGE第49-50页
    5.3 结果和分析第50-53页
        5.3.1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50-51页
        5.3.2 硫酸铵分级盐析第51-52页
        5.3.3 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第52页
        5.3.4 各步骤的纯化回收率第52-53页
        5.3.5 SDS-PAGE第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酶学性质研究第55-58页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5页
        6.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55页
        6.1.2 主要仪器第55页
    6.2 试验方法第55-56页
        6.2.1 酶学性质研究第55-56页
    6.3 结果和分析第56-57页
        6.3.1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6页
        6.3.2 温度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6.3.3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7页
    6.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ET的警官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ATG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