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闯红灯数据调查与驾驶人特性分析 | 第17-34页 |
2.1 交通调查 | 第17-19页 |
2.1.1 闯红灯驾驶人特性调查 | 第17-18页 |
2.1.2 哈尔滨市机动车闯红灯数据搜集 | 第18-19页 |
2.2 闯红灯驾驶人特性分析 | 第19-32页 |
2.2.1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5页 |
2.2.2 闯红灯行为影响因素分类 | 第25-26页 |
2.2.3 因子分析 | 第26-30页 |
2.2.4 机动车驾驶人闯红灯罚金弹性模型 | 第30-32页 |
2.3 哈尔滨市机动车闯红灯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2.3.1 哈尔滨市机动车闯红灯次数累积频率分布曲线 | 第32页 |
2.3.2 哈尔滨市机动车闯红灯次数概率密度曲线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机动车闯红灯递增式阶梯罚款机制框架设计及响应模型构建 | 第34-47页 |
3.1 国内外机动车闯红灯处罚措施分析 | 第34-38页 |
3.1.1 国外机动车闯红灯处罚措施 | 第34-36页 |
3.1.2 国内机动车闯红灯处罚措施 | 第36页 |
3.1.3 国内外机动车闯红灯处罚措施的启示 | 第36-38页 |
3.2 阶梯处罚机制基本框架 | 第38-42页 |
3.2.1 基本假设及前提 | 第39-40页 |
3.2.2 基本框架 | 第40-41页 |
3.2.3 阶梯处罚机制制定原则 | 第41-42页 |
3.2.4 阶梯处罚机制处理程序 | 第42页 |
3.3 机动车闯红灯需求响应模型 | 第42-43页 |
3.4 闯红灯驾驶人对递增式阶梯罚款机制的响应模型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机动车闯红灯递增式阶梯罚款优化模型构建 | 第47-52页 |
4.1 阶数优化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4.1.1 选取参考指标 | 第47页 |
4.1.2 检验样本分布 | 第47-48页 |
4.1.3 确定最优阶数 | 第48-49页 |
4.2 阶位闯红灯次数优化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4.3 阶位罚款额度优化模型构建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机动车闯红灯递增式阶梯罚款模型实例分析 | 第52-58页 |
5.1 阶数设计 | 第52-53页 |
5.2 阶位闯红灯数设计 | 第53-54页 |
5.3 阶位罚款额度设计 | 第54-56页 |
5.4 阶梯式递增罚款模型预期效果评估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1 机动车闯红灯情况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