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2章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16页 |
2.1 选题依据 | 第10-14页 |
2.1.1 是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需要 | 第10-11页 |
2.1.2 是推进民族体育进入全民健身领域的需要 | 第11页 |
2.1.3 是促进民族体育走进校园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2.1.4 是促进民族体育竞技化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2.1.5 促进民族体育的产业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2.1.6 是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融合的需要 | 第13-14页 |
2.2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2.2.1 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第14页 |
2.2.2 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 第14页 |
2.2.3 为促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 第14页 |
2.2.4 为促进大理南涧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发展提供政指导和决策依据 | 第14-16页 |
第3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3.1.1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1.2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 第18-19页 |
3.1.3 有关大理南涧彝族“跳菜”活动的研究 | 第19-21页 |
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4章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第5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4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5.2.1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5.2.2 访谈法 | 第23页 |
5.2.3 实地调查法 | 第23页 |
5.2.4 综合分析法 | 第23-24页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53页 |
6.1 南涧彝族的迁徙与发展情况 | 第24-26页 |
6.1.1 南涧彝族的形成 | 第24-25页 |
6.1.2 彝族的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6.2 南涧彝族生存环境与民间习俗 | 第26-29页 |
6.2.1 南涧彝族的生存环境 | 第26页 |
6.2.2 南涧彝族的民间习俗 | 第26-29页 |
6.3 南涧彝族跳菜活动的形成 | 第29-31页 |
6.3.1 跳菜活动的由来 | 第29-30页 |
6.3.2 跳菜活动的表现形式发 | 第30-31页 |
6.4 南涧彝族跳菜活动的文化意蕴 | 第31-34页 |
6.4.1 民族体育与舞蹈艺术的融合 | 第31-32页 |
6.4.2 舞蹈艺术与民族传统饮食的文化的交融 | 第32页 |
6.4.3 舞蹈艺术与民间礼仪的相融合 | 第32-33页 |
6.4.4“跳菜”是南涧彝族神灵信仰的表现形式 | 第33页 |
6.4.5“跳菜”是南涧彝族社会伦理和民族心理的直接表达 | 第33-34页 |
6.5 南涧彝族跳菜的文化价值 | 第34-39页 |
6.5.1 跳菜活动的艺术审美价值 | 第34-35页 |
6.5.2 跳菜活动的传承价值 | 第35-36页 |
6.5.3 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价值 | 第36-37页 |
6.5.4“跳菜”活动的健身价值 | 第37页 |
6.5.5“跳菜”活动的娱乐价值 | 第37-38页 |
6.5.6“跳菜”活动的教育价值 | 第38页 |
6.5.7 推动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 | 第38-39页 |
6.6 南涧彝族“跳菜”活动中的体育文化特征 | 第39-43页 |
6.6.1 独特的身体活动形式 | 第39页 |
6.6.2 较大的运动强度 | 第39-40页 |
6.6.3 较高的运动难度 | 第40-41页 |
6.6.4 特殊的家族传承体系 | 第41-42页 |
6.6.5 与歌舞相伴的运动表现形式 | 第42-43页 |
6.6.6 独特的强身健体方式 | 第43页 |
6.7 南涧彝族“跳菜”活动的演进与发展状况 | 第43-47页 |
6.7.1 跳菜活动的现代变迁 | 第43-44页 |
6.7.2 从村寨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 | 第44-45页 |
6.7.3 从民俗文化向舞台文化的转变 | 第45页 |
6.7.4 从乡野习俗向现代饮食礼仪的演进 | 第45-46页 |
6.7.5 从自娱活动向全民健身的转变 | 第46页 |
6.7.6 从民间艺术向学校体育的转变 | 第46-47页 |
6.7.7 从乡村表演向竞技形式的转变 | 第47页 |
6.8 南涧彝族跳菜活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6.8.1 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南涧跳菜发展的瓶颈 | 第47-48页 |
6.8.2 跳菜地域的局限性制约着该项目向外拓展和传播 | 第48页 |
6.8.3 人力不足没有专业的跳菜队伍制约跳菜发展 | 第48页 |
6.8.4“跳菜”传承后继乏人 | 第48-49页 |
6.8.5 现代体育的冲击 | 第49页 |
6.9 对促进南涧彝族“跳菜”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6.9.1 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 第49-50页 |
6.9.2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大对跳菜活动的宣传力度 | 第50页 |
6.9.3 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培养跳菜传承人 | 第50-51页 |
6.9.4 深度完善南涧彝族“跳菜”传承人的保护制度 | 第51页 |
6.9.5 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观 | 第51-53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