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5-22页 |
1.1 芒果苷的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1.1.1 降血糖作用 | 第15页 |
1.1.2 保护肾功能 | 第15-16页 |
1.1.3 改善心血管功能 | 第16页 |
1.1.4 调节脂质代谢作用 | 第16页 |
1.1.5 抗炎作用 | 第16页 |
1.1.6 抗肿瘤作用 | 第16页 |
1.1.7 抗氧化作用 | 第16页 |
1.1.8 其他作用 | 第16页 |
1.2 芒果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6-19页 |
1.2.1 体内动力学行为 | 第16-17页 |
1.2.2 组织分布研究 | 第17-18页 |
1.2.3 代谢和排泄学 | 第18页 |
1.2.4 血浆蛋白结合率 | 第18-19页 |
1.3 糖尿病-消渴症的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4 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 第20页 |
1.5 药对知母-黄柏配伍概况 | 第20-21页 |
1.6 小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建立LC-MS/MS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浆及PBS缓冲液中芒果苷的质量浓度 | 第22-28页 |
2.1 材料 | 第22页 |
2.1.1 仪器 | 第22页 |
2.1.2 药品及试剂 | 第22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2-26页 |
2.2.1 测定条件 | 第22页 |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3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3页 |
2.2.4 方法学验证 | 第23-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芒果苷在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浆中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 第28-32页 |
3.1 材料 | 第28页 |
3.1.1 仪器 | 第28页 |
3.1.2 药品及试剂 | 第28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8-30页 |
3.2.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2 大鼠血浆的收集 | 第29页 |
3.2.3 供试液的准备 | 第29页 |
3.2.4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3.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匀浆中芒果苷的含量 | 第32-40页 |
4.1 材料 | 第32页 |
4.1.1 仪器 | 第32页 |
4.1.2 药品及试剂 | 第3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4.2.1 大鼠空白组织及血浆的收集 | 第32页 |
4.2.2 溶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4.2.3 检测条件 | 第33页 |
4.2.4 组织匀浆样品预处理 | 第33页 |
4.2.5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33页 |
4.3 方法学验证 | 第33-38页 |
4.3.1 方法专属性 | 第33-34页 |
4.3.2 线性关系及定量下限考察 | 第34-35页 |
4.3.3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 第35页 |
4.3.4 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考察 | 第35-37页 |
4.3.5 稳定性考察 | 第37-38页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芒果苷在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 第40-53页 |
5.1 材料 | 第40-41页 |
5.1.1 仪器 | 第40页 |
5.1.2 药品及试剂 | 第40页 |
5.1.3 实验动物 | 第40-4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5.2.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5.2.2 供试药液的制备 | 第41页 |
5.2.3 动物实验 | 第41-42页 |
5.2.4 样品的测定 | 第42页 |
5.3 结果 | 第42-50页 |
5.4 讨论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