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金荞麦的生药学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金荞麦的鉴定研究第13-29页
    1、实验仪器及试药第13-14页
        1.1 仪器第13页
        1.2 试药第13页
        1.3 实验材料第13-14页
    2、实验方法第14-15页
        2.1 基原鉴定第14页
        2.2 性状鉴定第14-15页
        2.3 显微鉴定第15页
        2.4 薄层色谱鉴定第15页
    3、实验结果第15-28页
        3.1 基原鉴定第15-18页
        3.2 性状鉴定第18-19页
        3.3 显微鉴定第19-27页
        3.4 薄层色谱鉴定第27-28页
    4、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第二章 金荞麦总酚及鞣质的含量测定第29-43页
    1、实验仪器及试药第29页
        1.1 仪器第29页
        1.2 试药第29页
        1.3 实验材料第29页
    2、实验方法第29-32页
        2.1 溶液的配制第29-30页
        2.2 显色条件的考察第30-31页
        2.3 方法学考察第31页
        2.4 金荞麦样品总酚和鞣质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3、实验结果第32-40页
        3.1 显色条件的考察第32-34页
        3.2 方法学考察第34-39页
        3.3 金荞麦样品总酚和鞣质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4、小结与讨论第40-43页
        4.1 显色的影响因素第40-41页
        4.2 含量测定原理及结果分析第41页
        4.3 采收期及产地对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第三章 金荞麦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原花青素B2的含量测定第43-60页
    1、实验仪器与试药第43-44页
        1.1 仪器第43页
        1.2 试药第43页
        1.3 实验材料第43-44页
    2、实验方法第44-46页
        2.1 溶液的制备第44-45页
        2.2 测定方法第45页
        2.3 系统适用性实验第45页
        2.4 方法学考察第45-46页
    3、实验结果第46-56页
        3.1 系统适用性实验第46-48页
        3.2 方法学考察第48-55页
        3.3 金荞麦样品含量测定第55-56页
    4、小结与讨论第56-60页
        4.1 测定波长的考察第56-58页
        4.2 含量测定的结果分析第58页
        4.3 采收期及产地对含量的影响第58-60页
第四章 金荞麦粉末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第60-69页
    1、实验仪器与试药第60页
        1.1 仪器第60页
        1.2 实验材料第60页
    2、实验方法第60-62页
        2.1 样品制备第60-61页
        2.2 测定原理第61页
        2.3 样品测定第61页
        2.4 方法学考察第61-62页
    3、实验结果第62-67页
        3.1 方法学考察第62-63页
        3.2 金荞麦样品粉末颜色的测定第63-64页
        3.3 金荞麦粉末颜色与各组分含量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程的建立第64-67页
    4、小结与讨论第67-69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综述 金荞麦的研究进展及色度学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第71-78页
    1、金荞麦的本草考证与资源分布第71-72页
    2、金荞麦的鉴定研究第72页
    3、金荞麦的质量控制研究第72-73页
    4、金荞麦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第73-76页
    5、色度学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研究概况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联理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致辞口译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网络虚拟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