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方法、目标及内容第9-11页
        1.2.1 研究方法第9-10页
        1.2.2 研究目标第10页
        1.2.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主要创新点、不足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主要创新点第11页
        1.3.2 主要不足第11-12页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第二章 低碳创新效率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3-20页
    2.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3-16页
        2.1.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第13-15页
        2.1.2 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5-16页
    2.2 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6-18页
        2.2.1 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理论第16-17页
        2.2.2 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7-18页
    2.3 低碳创新效率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8-20页
第三章 中国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0-27页
    3.1 中国工业行业生产经营现状第20-21页
    3.2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投入现状第21-23页
    3.3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产出现状第23-24页
    3.4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生产现状第24-27页
第四章 低碳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和关键指标第27-35页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概念、分析思路及数学模型第27-30页
        4.1.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概念第27页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思路第27-28页
        4.1.3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模型第28-30页
    4.2 低碳创新效率评价模型第30-31页
        4.2.1 低碳背景下的创新生产函数第30页
        4.2.2 低碳创新效率的评估模型第30-31页
    4.3 低碳创新效率评价的关键指标分析第31-35页
        4.3.1 低碳创新效率评估的关键指标选取第31-33页
        4.3.2 低碳创新效率评估关键指标的数据说明第33-35页
第五章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第35-44页
    5.1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第35-37页
        5.1.1 传统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第35页
        5.1.2 低碳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第35-36页
        5.1.3 低碳创新效率和传统创新效率的对比分析第36-37页
    5.2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第37-40页
        5.2.1 工业整体低碳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第37页
        5.2.2 工业分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第37-40页
    5.3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0-44页
        5.3.1 Tobit回归模型第40-41页
        5.3.2 低碳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设定第41页
        5.3.3 低碳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1-44页
第六章 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污染异质性分析第44-57页
    6.1 中国工业行业污染异质性分类第44-48页
        6.1.1 污染异质性分类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4页
        6.1.2 污染异质性分类的方法和计算过程第44-46页
        6.1.3 工业行业污染异质性分类结果第46-48页
    6.2 低碳创新效率的行业污染异质性分析第48-52页
        6.2.1 污染异质性行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分析第48-50页
        6.2.2 污染异质性行业的低碳创新效率静态分析第50-51页
        6.2.3 污染异质性行业的低碳创新效率动态分析第51-52页
    6.3 污染异质性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2-5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7-60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57-58页
    7.2 政策建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硕士期间研究工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旋量理论的Delta并联机器人机械臂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下一篇:潍坊市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站)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