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秸秆不同加载方式力学及其失水特性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1 引言第14-2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8页
    1.2 秸秆力学特性及失水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1 秸秆力学特性国外研究现状第18页
        1.2.2 秸秆力学特性国内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3 秸秆失水特性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 玉米秸秆本构方程与破坏理论研究第24-33页
    2.1 玉米秸秆组织结构第24-25页
    2.2 玉米秸秆的基本构造形式第25页
    2.3 玉米秸秆本构方程第25-30页
        2.3.1 各项异性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第25-27页
        2.3.2 各项异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7-29页
        2.3.3 玉米秸秆本构关系参数的确定第29-30页
    2.4 玉米秸秆破坏理论研究第30-32页
        2.4.1 极限应力理论第30-31页
        2.4.2 最大应变理论第31页
        2.4.3 Hill-蔡(S.W.Tsai)强度理论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3 玉米秸秆直压和弯曲不同加载方式的特性研究第33-88页
    3.1 试验材料第33-35页
    3.2 试验设备及数据采集系统第35-38页
        3.2.1 试验设备第35-36页
        3.2.2 数据采集系统第36-37页
        3.2.3 拉压力传感器选择与标定第37-38页
    3.3 试验方法第38-41页
        3.3.1 试验因素第38-39页
        3.3.2 试验指标第39-40页
        3.3.3 试验过程第40-41页
    3.4 不同弯曲跨距三点弯曲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3.4.1 弯曲跨距对秸秆裂纹的影响第41-43页
        3.4.2 弯曲跨距对秸秆载荷-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第43-44页
        3.4.3 弯曲跨距对秸秆裂纹载荷和功耗的影响第44-46页
    3.5 不同加载速度的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3.5.1 加载速度对三点弯曲秸秆裂纹的影响第46页
        3.5.2 不同加载速度的三点弯曲过程分析第46-47页
        3.5.3 加载速度对秸秆三点弯曲载荷和功耗的影响第47-48页
    3.6 不同取样位置单点直压和三点弯曲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8-63页
        3.6.1 取样位置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裂纹效果的影响第48-50页
        3.6.2 取样位置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载荷的影响第50-56页
        3.6.3 取样位置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功耗的影响第56-59页
        3.6.4 两种加载方式不同取样位置的秸秆裂纹载荷和功耗对比分析第59-63页
    3.7 不同品种秸秆单点直压和三点弯曲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3.7.1 品种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裂纹的影响第63-64页
        3.7.2 品种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破坏载荷的影响第64-68页
        3.7.3 品种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破坏功耗的影响第68-70页
    3.8 不同含水率秸秆单点直压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3.8.1 含水率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裂纹的影响第70-71页
        3.8.2 含水率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破坏载荷的影响第71-74页
        3.8.3 含水率对不同加载方式秸秆破坏功耗的影响第74-76页
    3.9 玉米秸秆三点弯曲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第76-86页
        3.9.1 试验材料第76-77页
        3.9.2 试验方法第77-78页
        3.9.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8-86页
        3.9.4 参数优化第86页
    3.10小结第86-88页
4 玉米秸秆不同加载方式的剪切特性研究第88-100页
    4.1 试验材料第88页
    4.2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88-89页
    4.3 试验方法第89-91页
        4.3.1 试验因素第89页
        4.3.2 试验指标第89-90页
        4.3.3 试验过程第90-91页
    4.4 剪切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4.4.1 不同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剪切裂纹影响第91-92页
        4.4.2 不同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剪切载荷影响第92-95页
        4.4.3 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剪切功耗影响第95-97页
        4.4.4 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剪切强度影响第97页
    4.5 小结第97-100页
5 玉米秸秆不同加载方式的扭转特性研究第100-112页
    5.1 试验材料第100页
    5.2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100-103页
        5.2.1 试验设备第100-101页
        5.2.2 加载速度控制系统第101-103页
        5.2.3 加载速度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第103页
    5.3 试验方法第103-106页
        5.3.1 试验因素第103-104页
        5.3.2 试验指标第104-106页
        5.3.3 试验过程第106页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6-111页
        5.4.1 扭转加载对玉米秸秆裂纹影响第106-107页
        5.4.2 加载速度对玉米秸秆扭转载荷影响第107-109页
        5.4.3 加载速度对玉米秸秆扭转功耗影响第109-111页
    5.5 小结第111-112页
6 玉米秸秆不同加载条件失水特性的研究第112-122页
    6.1 试验内容第112页
    6.2 试验方法第112-113页
        6.2.1 玉米秸秆含水率的测定第112-113页
        6.2.2 失水率第113页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13-119页
        6.3.1 三点弯曲不同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失水特性的影响第113-116页
        6.3.2 单点直压不同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失水特性的影响第116-117页
        6.3.3 剪切不同加载方式对玉米秸秆失水特性的影响第117-118页
        6.3.4 扭转不同加载速度对玉米秸秆失水特性的影响第118-119页
    6.4 小结第119-12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7.1 结论第122-123页
    7.2 展望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地区典型绿色住宅小区建设效益分析研究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师掌握“学生知识”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