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中国高中立体几何教科书研究(1950-2000)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不同时期的立体几何教科书分析第13-47页
    2.1 不同时期教学大纲对立体几何教科书的要求第13-17页
    2.2 各时期出版的立体几何教科书第17-25页
        2.2.1 改编旧立体几何教科书,统一全国立体几何教科书(1950-1952)第17-18页
        2.2.2 全面学习苏联阶段的立体几何教科书(1952—1959)第18-20页
        2.2.3 独立编制的立体几何教科书(1959—1966)第20-21页
        2.2.4 第一次立体几何内容与其他数学内容混编阶段 (1978—1982)第21-23页
        2.2.5 混编分科混编实验探索中的立体几何教科书(1982—2000)第23-25页
    2.3 人教版立体几何教科书分析第25-44页
        2.3.1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刘熏宇编(1953)第26-30页
        2.3.2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1955)第30-35页
        2.3.3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暂用本)》(1963 年第二版)第35-38页
        2.3.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第38-42页
        2.3.5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甲种本)》和《高级中学数学课本立体几何(乙种本)》第42-44页
    2.4 十一套立体几何教科书比较分析第44-47页
        2.4.1 教学课时的演变第44-45页
        2.4.2 分科与混编的演变第45-47页
第3章 1950-2000年的立体几何教学内容演变--以二面角的引入和定义为例第47-50页
第4章 启示与借鉴第50-53页
    4.1 立体几何教科书的编写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第50-51页
    4.2 对现行教科书立体几何部分的思考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县级政府支持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3个县的调查
下一篇:大庆油田物资集中采购分析及改进对策